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弦月之美 >> 正文

我的志愿助残故事③我们帮三百名残友活出了样子

发布时间:2025-08-04 来源: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阅读次数:【字体:

  【编者按】在荆楚大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爱为翼,以行动为笔,书写着温暖与希望的篇章。

  他们,是助残志愿者。

  每一个助残故事,都如同一束穿透阴霾的光,照亮残疾人前行的道路;每一次贴心帮扶,都是寒冬里的一团火,给予残疾人温暖与力量。这些点滴汇聚,凝聚成社会对残疾人满满的关爱。

  自2025年4月1日起,湖北省残联携手极目新闻开设“我的志愿助残故事”栏目,让我们一同聆听志愿者们那些动人的助残故事。

  讲述人:刘细谷 崇阳县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

  2010年,崇阳县助残志愿者协会就成立了,那时我们18名志愿者走到一起,就一个念头——让身边的残疾朋友们少受点罪。

  十几年来,大家伙儿一起做了不少事。丁东海老哥的故事,我总爱跟人念叨。这位双腿瘫痪、靠打莲花乐为生的老人,曾是我们早期帮扶的对象。那时候看他挪步太费劲,我花三天做了对小板凳送他,又跑前跑后帮他申请了廉租房。后来他得了抑郁症,我们轮流送米送菜,两次凑钱给他治病。2015年前后,协会给行动不便的残友送手推轮椅,他也收到了一辆。当时他在院子里用双手推着转了三圈,五十岁的他笑得像个孩子:“这辈子没见过这么方便的‘腿’!”

  但手推轮椅也不是万能的,对有些残友来说并不好用。有回去白霓镇杨洪村,见着个单手残疾的老弟,推轮椅时身子拧得像麻花,轮子却在原地打转,汗珠子砸在地上,愣是没挪出村口。

  还没想出好办法时,丁东海老哥患病去逝了。清理他遗物时,枕头底下压着个布包,打开一看是41000块钱,还有张纸条,歪歪扭扭写着:“用这养老钱,帮更多人走出去”。我们后来按他的意思设立了“丁东海感恩基金”,按他的遗愿根据困难残疾人不同的需求购买大米、食用油、电动轮椅和现金等方式走访慰了30余名残疾人。我总觉得,他这是在替咱想着那些挪不出村口的兄弟姊妹啊。

  微信图片_20250801162449.jpg

  刘细谷用脚给脑瘫残友递去钳子

  这几年我总琢磨,咋能让大伙儿“走”得更顺些。2022年,我在一次慈善拍卖晚宴上分享了自己这些年的志愿故事,没想到台下的刘会会女士当场站起来,说要捐21万元帮残友圆梦。后来又凑了15万,一共买了168台电动轮椅,送到残友手里时,好多人摸着轮椅哭,说这辈子没出过远门,这下能去镇上赶集了。廖淑云就是其中一个,前阵子见着她,正坐着电动轮椅在院子里做工艺花,手脚麻利得很,说每月能挣1600多元。我站在边上瞅着,忽然想起丁东海老哥——要是他还在,准会拍着轮椅扶手笑:“这‘新腿’,比我当年那辆得劲十倍!”

  忘了交代一句,我也是个残疾人,9岁那年因爬上变压器失去了双臂。我的志愿者团队的17名骨干也是残疾人。丁东海最初用的小板凳是我用脚为他做的,协会工作中,我写东西靠脚,扛物资靠肩。咱残障人做事,靠的不是手脚全不全,是心里那股劲,凡事不能自己先泄了气。

  我的队友们都是冲着我的这一股子气儿聚到一起来的。汪忠星车祸截了双腿一家人靠低保过活,整天闷在家里不吭声,听我讲了我当年寒冬腊月用脚做凳子卖的事,非要拜我为师学木匠。我两次发起募捐,凑了三万多元给他买刨床和代步车,现在他做的椅子能卖钱,还带会了3个徒弟,见人就说“是老刘让我活出了样子”。

  微信图片_20250801114623.jpg

  无臂的刘细谷用肩膀扛着米,往残友家送物资

  如今协会已经有306名会员了。疫情时,我带领12名残疾人志愿者给500多名残友送米送菜,雪地里轮椅打滑,胳膊肘磨得生疼也得往前挪。河南水灾那年,连夜送物资到鹤壁,累了就在车上眯会儿,饿了手边有什么吃什么。我们坚持每年开展“暖冬行动”,募集60余万元物资,给3000多户残疾家庭送去棉絮、米面等。我们办了22期“自强自立”培训班,823名残疾人学了手艺,89人找到了工作,136人开起了自己的小营生……每次协会活动,满院子都是轮椅、拐杖的声音,吵得很,可我听着高兴。

  我常觉得残障人帮残障人就像手挽着手走路,你扶我一把,我拉你一下,再难的坎儿也能迈过去。你看,善意就像蒲公英,风一吹,到处都能发芽。前不久,我光荣地入选中央社会工作部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中的“全国最美志愿者”。往后的日子,我还会带着大家接着干,计划两年内再筹30万,再买148辆电动轮椅,让崇阳的肢残兄弟姊妹们都能绑上“新腿”,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