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无声世界里的一道光—康复中心优秀共产党员罗正泉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阅读次数:【字体: 大 中 小】
罗正泉同志,女,1971年10月生,200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听障康复部门工作人员。
该同志在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耳蜗项目办坚守十余载,默默耕耘,以磐石般的信念、春风化雨般的温情、精益求精的专业和清正廉洁的操守,将全部心力奉献于为听障儿童重建听觉的民生工程。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成为无声世界里的一道光,为无数深陷寂静的家庭点亮希望,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在服务残疾儿童的最前沿,树起一面鲜红的党员旗帜。
一、坚守如磐,奉献无声
一是“匠心筑基”精准护航。人工耳蜗项目作为听障儿童重获新声的"希望工程",链条长、环节多、周期久。该同志始终以党员的担当,将"匠心精神"贯穿项目全流程:从报名筛查的"标准筛选"、资料送审的"零差错",到医院对接的"无缝衔接"、手术安排的"分秒必争",再到术后随访的"温情守护"、康复安置的"精准适配"、项目回访的"闭环管理",以"钉子精神"压实每一份责任,确保全流程规范透明、高效有序,为听障儿童筑起一条"阳光通道"。二是“政策通勤”高效服务。针对项目流程、医学标准和动态调整的政策,她专心学习,精于业务,成为政策落地的“行家里手”。为提升服务效能,该同志参与编写《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家长指南》,申请流程清晰,并附有常见疑问解答,极大便利了家长。在中聋的几次项目服务抽查回访中,家长的满意率均为100%,十余年内也未受到任何投诉,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此外,经手办理的2000余份救助材料无一差错,以专业和严谨守护了项目的公信力与生命力。三是“心灵港湾”温情陪伴。面对崩溃无助的家长,用专业的知识解读政策,以温暖的共情倾听开导,安抚焦虑,成为他们迷茫时的“定心丸”。每一台耳蜗都承载一个家庭的未来,始终将患儿需求置于首位。从术前细致讲解、到术后的温暖守护,将爱心、细心、耐心贯穿服务全程,奉献无微不至的关怀。
二、特殊时刻无畏坚守
一是洪水中的“逆行者”。2016年6月武汉特大洪水,康复中心被淹。该同志先后三次冒险涉深水赶回中心,确保项目不断线、咨询不中断。二是疫情下的“急先锋”。2020年武汉疫情突发,家长们焦虑倍增。除了保持电话畅通,对接医院尽快安排手术,该同志主动请缨提前返岗,高效完成50余名孩子的筛查与审核等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及时推进,以高效专业和主动奉献稳定人心,赢得家长肯定和赞誉。三是节假日里永不下线的“值守人”。十余年来,为确保申请渠道全天候畅通,节假日、寒暑假坚持随时待命,必要时放弃休息赶回处理紧急事宜。这份“不打烊”的服务,甘当“孺子牛”的默默奉献,是听障家庭最安心的后盾。
三、专业立身,清廉守正
身处服务特殊群体的前沿,她时刻警醒,以精湛专业和绝对清廉守护项目纯洁,维护党的形象。一是精益求精铸就专业标杆。将政策法规、医学标准、服务流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效能。2000余份材料的零差错记录,是专业精神的最佳证明。二是永葆本色坚守清廉底线。深知听障儿童家庭承受的经济压力,十余年来,坚决拒收任何礼品礼金、宴请馈赠,将全部心力纯粹地投入到为孩子们服务中。用实际行动捍卫项目的公平公正,在群众心中树立起清正廉洁的党员丰碑,让清廉成为最鲜明的底色。
光之所向,信仰所系,十余载寒来暑往,该同志用一名普通党员的坚定坚守、无悔奉献、精湛专业和清白清廉,在无声与有声的世界间架起爱的桥梁。成为孩子们无声世界里的那道光,用坚守、奉献、专业与清廉所凝聚的坚定信仰,驱散迷茫,照亮更多家庭走向希望和有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