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残联改革进行时 >> 正文

硚口:汇聚资源 响应需求 高质量推进基层残联组织改革工作

发布时间:2021-11-10 来源:硚口区残疾人联合会 阅读次数:【字体:


近年来,硚口区残联认真落实中央群团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残联组织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全区残联组织基础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压实责任目标,保持定力谋改革

(一)坚持先试先行。2019年,我区被列为全国基层残联专项改革试点单位。为做好改革试点工作,全区残联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深入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群团改革文件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国残联关于基层残联组织改革总体部署上。按照强“三性”、去“四化”要求,制定《硚口区残联组织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残联改革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

(二)党委政府支持。区委、区政府将试点工作纳入全区深化改革工作内容予以重点推进。区长苏海峰、副区长赵宏亮多次听取残联改革工作汇报,主导建立各级各部门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的残联改革工作责任制。2020年,区委、区政府在总结试点基础上,出台《硚口区残疾人联合会改革实施方案》。

(三)形成工作合力。坚持突出加强残联组织领导,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机制,完善区、街残联主席团组织领导机构。按照“示范引路,全面铺开”的原则,确定长丰街为示范街道,建立多部门数据交换、资源共享的协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夯实组织基础,精准发力抓改革

(一)强化队伍建设。全区建立11个街道残联,成立131个社区残协,构建“残联+涉残部门+专门协会+社区残协+社会组织+残疾人工作者”的残疾人组织体系,残疾人代表性进一步增强,实现“两个全覆盖”目标。残联代表大会中残疾人代表及亲友比例超过65%,在主席团委员中比例超过60%。区残联领导班子中残疾人占67%,专职领导中残疾人达到50%,3名兼职副理事长、1名挂职副理事长。

(二)强化平台建设。一是创建区级综合服务平台。投资近2000万元打造一个功能完善、服务水平居全省前列的综合服务平台,组建残疾人文体兴趣小组和互助服务小组,创建“基地+N”的残疾人综合服务模式。二是创建街道社区服务平台。整合街道、社区日间照料型阳光家园,开展示范“残疾人之家”创建,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阵地差异化、特色化、常态化服务。三是搭建成果展示平台。大力支持残疾人组织展示风采、分享成果。我区运动员在2019年全国残疾人轮椅排舞公开赛中有三个项目荣获全国特等奖,在2020年全市轮椅舞蹈比赛中勇夺一等奖,在2021年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轮椅舞蹈比赛中代表湖北队包揽双轮椅标准舞五项前三名。

(三)强化街道社区职能。一是纳入各级权责清单。在区委编办的支持下,将残疾人工作列入街道、社区的“权责清单”和“赋权清单”,保证街道残联、社区残协“有钱办事、有人理事、有地议事”。二是拓宽队伍来源渠道。在社区“两委”换届中,及时充实残协,明确社区主任担任残协主席,1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负责残疾人工作。协调区人社局支持,启动街道、社区购买社工岗位,配齐配强协理员,壮大了残疾人工作队伍。三是社区服务作用突显。推动社区残协实现需求调查、入户走访、志愿服务、信访接待、咨询服务、档案管理“六到位”,增强了残疾人家门口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强化制度建设。一是推动党建带群建制度建设。区肢协成立功能型党支部,组建了残疾人党员先锋工作队。优化协会主席列席区残联党组会、理事长办公会制度,创新协会参与理论教育、考核评价、协会开放日等工作制度。二是推动改革配套政策建设。出台《区残联党组、理事会议事规则》《加强和改进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的实施意见》《社区协理员队伍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使各级残疾人组织肩上有责、心中有数、手上有招、保障有力。三是推动残疾人组织标准化建设。坚持推进残疾人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指导残疾人相对集中的企业成立残协,在“合街并居”中确保残疾人组织健全,同时推动社区、特校、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成立残疾人小组,延伸残疾人服务臂膀。

(五)强化助残服务。多年来,坚持以需求定项目、以项目带组织,探索“1+5+X”项目化新模式,促进助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积极支持社会组织申报“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项目,累计获选项目数、资助金额在全省各区县中位居前列,惠及残疾人5000多人次。以阳光家园为平台,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在全省打造“爱心妈妈”助残服务品牌项目。区阳光助残志愿者协会是我省第一个登记注册的志愿助残组织,服务范围从街道辐射到全省,在全国公益项目创投大赛中屡获佳绩,会长胡春莉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三、落实精准服务,持续用力促改革

(一)畅通“呼”的渠道。着力打造“民有所呼、我必有应”阳光信息平台。就近呼,使用居民小区意见箱、意见栏等行之有效的渠道,方便残疾人就近表达诉求;网上呼,利用“微邻里”网络平台,方便残疾人第一时间表达诉求;电话呼,用好残联服务热线电话,方便残疾人随时表达诉求;主动听,组织社区协理员上门服务,重点关照独居重度残疾人。

(二)建立“应”的机制。坚持优化工作流程,加大数据共享,探索“线上受理,线下全程联办”的“民呼我应”工作机制,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惠残业务办理,“让群众跑”变为“让政府跑”。一是做到一般问题快速解决。依托省政务服务网、市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微邻里”等平台,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一事联办工作机制,下放20多项惠残业务,12项业务实行“不见面办理”,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二是“痛点”问题重点解决。针对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等问题,我们从居民医疗服务体系入手,在全省残联首推残疾人住院医疗保险为主险的保险项目,并出台《硚口区残疾人住院医疗补充保险及意外险》,有效增强残疾人抗风险能力。三是普遍问题改革解决。针对残疾人证办理时限长等问题,我们主动协调,挖掘医疗服务资源,确定一批布局合理、科室齐全的残疾评定医院,进一步优化评定流程,缩短审核时间,从“多次跑”实现了“一次办好”。四是应急问题灵敏解决。建立残疾人应急工作机制,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在疫情防控中,全区残联保持战时状态,积极应对,全员下沉,靠前服务,先后联动解决2000多人次求助等事项。在市纪委监委“双评议”测评中,区残联工作满意率达到100%。

(三)拿出“解”的钥匙。坚持政策解释一个声音、残疾人状况一口清、服务模式一个标准、部门联动一个机制的“四个一”,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在残疾人证换证、异地联办、就业援助、住房拆迁等重大工作中,积极推动服务资源下沉,服务阵地前移,有效化解疫情防控常态下精准服务的缺失和遗漏难题。全区残疾人没有一个赴省进京上访,没有一个非正常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