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弦月之美 >> 正文

以我为荣,读书成就自我——记屈梅玲写作之梦

发布时间:2022-04-20 来源:郭家坝镇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残疾写作达人屈梅玲每天坚持阅读,她深深地感悟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她出生于湖北秭归郭家坝镇的一个偏远农村,因早产导致先天性脑瘫而落下了终身残疾,残缺的身体和拮据的家庭环境使她读完初中就被迫辍学,在家乡的小镇上开了间小店惶惶度日,按父亲的意思是等她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就嫁人生娃,一生的吃喝拉撒由夫家兜底,生存有基本保障就行,彼时,她父亲笃定她没有其他路可选,她就在这样的安排下,早早过上了一眼就能望到底的生活。

阅读与生活

今年她31岁,27岁买房,29岁结婚,比起父亲安排的路,屈梅玲走了一条更为宽广的大道,见识了她以前不敢想象的世界,体验了更精彩的生活,嫁了很温善的良人,现在她既不是玩具店老板,也不是家庭主妇,而是成了一名靠写作生活的职业撰稿人,靠着稿费,能做到经济独立。比起身边大多数被时间和工作束缚着的同龄人,她算是很幸运的,步入中年人行列,她还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坚持阅读,而阅读,正是将她从灰暗的人生泥沼中拯救出来的那双魔力之手。

从她上了小学,学习汉字开始,她就喜欢拿着姐姐的语文课本翻看,通过仅认识的字,结合上下文,竟也能将一个个故事读懂,不得不感叹中华文字之神奇,由于身体原因,她不能和同龄小伙伴儿结伴撒欢,那时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唯一能让她连通外部世界获取新信息的途径,只有阅读。由于条件限制,小时候没有多少书籍可读,无非是哥哥姐姐留下的课本、课外读物、些许少量的漫画、发黄的盗版金庸武侠小说、小人书、故事会、知音杂志什么的,很乱,很杂,但不管是什么书,对她来说,能从中获取你认知范围之外的知识和信息,就是有用的书,就是看世界的窗户。

阅读与思维

作为一名21世纪的新青年,她也和其他同龄人一样,拥有无数个梦想,憧憬着长大后能展翅飞翔,走出家乡这片贫瘠的大山,在更辽阔的世界里大有作为,但她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从小困在这副残缺不堪的躯体里,书本里描述的那些精彩绝伦的世界,对她来说是如同天边浮云、晚间彩霞,她能看见它们的绚丽美好,却被禁锢着无法触及。这一度使她陷入极度的抑郁中,开始怨天尤人,顾影自怜,甚至怨恨起了父母,但同时,她心底的声音也在提醒她,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是自私无理的,曾经那一段时间,她陷入这种矛盾的心理中痛苦不已。人也越来越不自信,整天带着负能量生活,周围人都说她变成了一只刺猬。

直到她读到一本阿尔弗雷德的《自卑与超越》,实际上这是她第一次读到外国的名著,彼时觉得书中论点简直惊为天人。后来她慢慢意识到,那句“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是错的,我们过不好这一生,恰恰是因为读书太少了,被自己的思维和心态带进狭隘的死胡同,才会越加极端和偏激,彼时她突然顿悟,最需要与自己和解,与这副有缺陷的躯体握手言和,才能重拾生活吧。

阅读与工作

书读得多了,自然摩拳擦掌,要试着自己去写一写。她最开始写作,无非是在QQ空间或者个人公众号上写一些简单的书评、影评和散文,不成体统,也没有多少收益,后来她读到一篇日本早期作者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林中》后,大受启发,尤其爱上悬疑这一类型的小说,随之看了一系列国内外悬疑著作,看多了,就萌发了自己写的冲动,2017年底,她的中短篇悬疑小说《超完美杀人案》获得了影视化的机会,上海一家影视公司买下版权,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第三人称》已在爱奇艺,腾讯,优酷等各大视频平台上映,由她开始了悬疑小说的写作,签约网站“每天读点故事”,到现在已发表百万字以上,中短篇小说等60多篇,阅读量超过五百万,其中长篇小说《人在险途》有声小说在各大听书平台上映,创下不俗的收听成绩。今年她转战传统文学领域,已在十堰日报、十堰周刊、三峡文学、屈原文学等纸刊杂志上发表了作品。

阅读带给她的收获与改变其实远不止这些,她一直很相信林语堂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读书不仅能够让我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从其中看到解决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