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是残疾员工的家”
发布时间:2016-10-09 来源:大冶市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大 中 小】
10月8日,在大冶康宏特钢有限公司宽敞的生产车间内,几名员工正在机器前忙碌。但除了锅炉和机械的嗡嗡声,听不到任何交谈的声音。而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安静,因为现场除了少数几名工人外,剩下的大部分是聋哑人。在这个企业里有45位是聋哑人和肢体残疾人。他们在这里干着力所能及的工作,享受着和健全工人同等的待遇。更重要的是,这个温暖的集体予以他们的平等尊重、悉心关爱,让他们建立起自尊,重拾起生活的希望。
大冶康宏特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名叫石本家,早在1994年,石本家与朋友合作开的一家耐磨材料厂便在残联的介绍下,招收了十余名残疾人,成为一家福利企业。多年与残疾朋友打交道,让石本家明白,只要在适合的岗位上,他们并不比普通人差。不仅如此,近距离感受到了残疾人生存的不易,让石本家萌生出了一个想法,“想到社会上还有许多残疾朋友没有工作,当时我就想,要是以后我有能力,一定要尽可能帮帮他们。”
多年后,石本家通过多年的打拼,终于在2000年在大冶金湖街办成立了大冶康宏特钢有限公司,从事耐磨钢球、钢锻、合金钢 、模具钢的生产。公司成立初期,石本家便通过民政部门招聘了十余名残疾员工。有了这个开头,公司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有许多残疾朋友慕名前去应聘,而石本家基本招收了进来。“当时正是企业发展的上升期,许多朋友不理解,问我招收这么多,公司如何扩大效益。”石本家回忆,而正因为员工的团结努力,公司连续被评为全国质量信用企业、黄石市科技型企业,产品也因此打开了销路。2005年至2007年那几年里,公司的效益逐年上涨,从开始的年产值3000余万,到后来的8000万。
石本家介绍,其实只要将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他们也可以将事情做的很好,“在我的车间内除开聋哑和肢体残疾的员工,甚至还有智力障碍的员工,但是他们同样能胜任打扫卫生、装货、卸货这类后勤岗位。”据介绍,在这里的每名残疾员工,都享受着和健全员工一样的工资待遇,每个月包吃包住,过年过节还有福利。石本家说,“残疾人的生产安全风险要高于常人,所以在保险上我绝不敢马虎。每个残疾人享受到了六项保险,都是由公司全额交付。”刘合胜的腿脚有些不方便,2007年应聘成为康宏特钢的财务会计,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的他说,“这辈子就做过两样工作,年轻的时候在外面跑工程,但腿脚不方便让自己没少吃亏,到这里工作后,我热爱上这份工作,除了稳定的劳动报酬,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收获更多的是平等的关爱。”
因为企业对员工的关爱,在这里工作的员工很少有辞职的现象,最初企业成立时在职的十余名残疾员工,仍有一大半坚守在岗位。2005年进公司的何桂林,一直在电渣车间工作,因为先天聋哑,加上家庭困难,那时候的他非常内向孤僻,下班后常常一个人吃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何桂林发现在这里,自己并不是“特殊”的存在。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一名车间的管理人员,不仅如此,还在黄石买了一套房子。而像何桂林这样的例子,在这里比比皆是。石本家说,现在许多员工都在老家建了房子,有的还在城区买了房子。每每谈到这里,他脸上都流露出自豪的表情,“虽然我的员工身体上有些不完美,但他们工作的干劲和工作态度绝不比正常人差,甚至还要更好。因为他们更感激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这让产品优良率远远高于行业标准。”
因为这些,石本家的企业先后被评为市残疾人福利企业,2013年,石本家被评选为“大冶慈善家”。近几年因为经济下滑,康宏特钢的8间生产车间停用了一部分,但是谈起今后,石本家还是信心满满,“只要公司还在,这里就是残疾员工的家。”
(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