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弦月之美 >> 正文

追梦里约 青春激昂

发布时间:2016-09-22 来源:朱良 阅读次数:【字体: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挫折和困难,是大多数人都不想遇到的,辉煌和成就是人们都梦寐以求的。但是若无挫折之铺垫,又怎能感受到成就之甘甜。

北京时间9月19日上午,随着奥运圣火熄灭,为期12天的里约残奥会在巴西马拉卡纳体育场落下帷幕。奥运结束了,但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尤其是残奥会的矫健身姿仿佛还历历在目。107金81银51铜,共计239枚奖牌的成绩雄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这不仅仅是我国残疾健儿的骄傲,更是全国人民的骄傲,民族的自豪!

不论是勇夺首金的男子10米气步枪站姿金牌的董超,还是刷新世界纪录的跳远运动员尚光旭,在落后情况下奋起直追的中国盲人女子接力队,他们在赛场上拼搏,为祖国争光,用行动诠释着梦想的力量,这是中国的骄傲,世界都为之倾倒。他们的名字或许没有孙杨、林丹和朱婷那样耳熟能详,但他们的每一分拼搏,同样诠释着“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他们在赛场上展现出非凡的力量、速度、技巧与意志,无论是身体极限的突破,还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仅激励8500万中国残疾人看到生活的希望,也使亿万国人收获了人生的启迪、精神的鼓舞。 

在成绩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身为残疾人运动员,不仅要克服特殊困难,同时也要面临着更高的健康风险。中国举重运动员崔哲因小儿麻痹留下腿部残疾,参加三届残奥会都曾遭遇甲亢的侵袭,却依然勇敢坚持。伊朗运动员巴赫曼•哥巴内扎德在9月17日C4级公路自行车赛中意外跌倒受伤,送医途中突发心脏骤停、不幸离世,成为残奥会中永远的遗憾。在永不言败、挑战极限的背后,残疾人运动员的每一份付出、每一滴汗水,都值得我们起立鼓掌与致敬。

但即使前路有千难万险,依旧不忘初心、勇往直前。这就是中国残疾人不变的精神风貌,239枚奖牌则是这种精神风貌最好的体现。与此同时,奖牌的背后也体现了我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丰硕成果。我国残疾人运动员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既离不开自身顽强拼搏之精神,同时也与我国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息息相关。

我国现有8000多万残疾人,通过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措施正逐步帮助残疾人走向自立自强的生活状态,从黄石来说,一个个残疾人特奥社区早已创立,以社区为依托在残疾人当中开展必要的康复与体育训练正在进行,随之而来的帮助残疾人树立生活信心、实现同步小康,使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群体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扎实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无论是“0~6岁抢救性康复工程”的实施,还是残疾人“两项补贴”的出台都体现了党和政府时时刻刻将残疾人群体挂在心上,这一枚枚奖牌就是我国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好体现,充分说明我国残疾人事业不但实现了稳步发展,更能在国际舞台上顽强拼搏,闪烁出最耀眼的光芒!

“爱、love、amour、Liebe、사랑······”在里约残奥会的闭幕式上,用各国语言书写的“爱”字在巴西马拉卡纳体育场的大屏幕上交替闪烁。的确,本届残奥会的圆满成功充分展示了全世界爱的力量,运动员的优异的成绩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体育工作提供的坚实保障和五四关爱,每一块奖牌都是爱的奖牌,凝聚着全社会的大爱。

中国残奥运动员的顽强拼搏,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开放自信、热情友善的良好形象,赢得广泛好评。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该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做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当代青年,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