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众志成城 奋力抗灾
——记浠水县残联防汛抗灾党员干部
发布时间:2016-07-08 来源:浠水县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大 中 小】
从6月18日起,受四轮强降雨袭击,浠水县各地险情不断:河水暴涨、房屋垮塌、道路冲断、农田被淹、河堤毁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灾情就是命令,危急时刻尽显党员本色!灾情发生后,紧跟县防汛指挥部步伐,浠水县残联党支部迅速召集全体党员干部,冲到一线支援。
大灾就是大考,前线吹响“集结号”
入梅以来浠水首场降雨是从6月15日开始的,断断续续的雨情牵动着大家的心。6月20日,在接到县防汛指挥部文件后,县残联党支部书记、理事长汤水林迅速召开会议,传达文件精神,第一时间成立县残联防汛抗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值班人员,确保24小时电话畅通。
党的95岁生日刚过,一份考卷就摆在了全体党员面前。7月1日下午3点起,浠水县白莲河水库陆续启动1至8孔泄洪。连续3天,县残联全体党员干部与其他党员干部一起,在浠水河沿线昼夜巡查值守,确保行洪期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持续不断的暴雨、大暴雨,蔡河镇爱国大堤险情一触即发,巴河镇望天湖东堤水位接连告急!县残联党员干部紧紧团结在指挥部周围,服从指挥部每一次调度,从一个防汛战场转向另一个防汛战场,不辞辛苦,默默无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答案!
老党员 理所应当冲锋在前
袁培生,县残联劳动就业服务所所长,一名有着38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9月份即将退休的他,仍然在这次防汛救灾一线发光发热。
浠水县残联党员干部总计也就12人,男性党员7人。其中5名男性党员干部从7月1日起就日夜值守浠水沿河两岸。考虑到袁培生年纪较大,担心熬夜身体吃不消,机关没有安排他守夜。7月3日,当他获知全县防汛形势严峻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领导申请去一线支援。“单位职工本来就少,男职工更是少,我要上一线!我是一名党员,理所应当迎难而上,还没退休呢,能帮多少是多少,可以继续发挥余热!”单位领导深深被他感动,熬不过执拗的他,在确保他身体状况良好后,同意他进入防汛一线战斗。在防汛抗灾救援现场,这位“准六旬”的老党员,跟其他党员一样,在满是泥泞的堤坝边灌沙、扛包、筑墙,甚至通宵观测水情——战斗力丝毫不逊于年轻人。
年纪大点的他,可能动作慢一点,可能反映慢一点,但是他一直在路上——为人民服务的路上!
女党员 巾帼不让须眉
“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句话真的特别适合用来形容县残联女党员余海燕同志。
入梅以来浠水首场降雨是从6月15日开始的,这个日子,她比谁都记得清楚,因为由县残联组织的新一轮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就是从2016年6月15日开始启动的,她是这个活动的主要负责人,活动持续的半个多月她从未放过假。正当该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候,7月3日,她接到命令,防汛形势严峻,县残联人手不足,要迅速去防汛一线支援。“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哪里有受灾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安排好白内障活动后,身为家庭妇女的她,匆匆回家做个便饭,自己随便扒了两口,放下家人,直奔大堤,值守6个小时。
“我是一名党员,肩负着共产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必须回来!”
7月3日,县残联办公室打电话通知康复中心主任杨娅玲同志支援防汛前线工作时,她正在休假。接到电话,她毫无怨言,立马表示“我明早一定准时去现场!”7月4日凌晨4点钟,杨娅玲同志就起床了,5点她穿着胶鞋、撑着伞、冒着大雨来到防汛大堤上,还给值夜班的同事带去了爱心早餐以慰劳大家。“防汛不仅是国事,也是家事!我是一名党员啊,肩上的使命感、责任感驱使我必须来!女的怕什么!战场上,女汉子有女汉子的用武之地!”她的笑容夹杂着汗水和雨水。
一线党员 冲锋陷阵义不容辞
在防汛一线挥汗如雨,在大灾大难面前亮出党员本色,展示党员担当的党员干部,县残联还有很多——熊跃良、李楚祥、陈桂松就是代表。
熊跃良,县残联主任科员,是一名失去右手前臂的残疾人。机关原本没有安排他上一线的,但是在灾情面前,他心急如焚,主动请缨,要求去一线。“请组织放心,做不了体力活,我可以劝离群众,还可以为一线的党员群众做后勤服务!身为共产党员,我怎能不到场!”离异的他,灾情面前当机立断,把5岁的女儿交给家中老人,舍小家为大家,在防汛一线一待就是5天4夜,直到大雨停歇,直到组织准许其离开。
县残联副理事长李楚祥,去年下半年在武汉同济医院做过一个大型手术,按医嘱他应该多休息,不宜过度疲劳的。但他把这次抗灾救灾现场当做“两学一做”重要考场,不放心灾情的他,一周内多次前往一线轮班,风里来,雨里去,帮同事分担,帮群众解困。“作为一名党员,在关键时刻要挺在前面,我只是尽己所能而已。” 因为有爱,所以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因为有责,所以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奔赴一线。
县残联党员干部陈桂松外表看上去比较瘦小,每次在一线扛沙袋时,同事们都为他很揪心,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可实际上他缺比看起来强大百倍,带给人满满的正能量!他平日分管的工作多又杂,是在县残联挑大梁的人,是机关做事的中流砥柱,是同事们的主心骨。本次全县防汛形势来的急、来的猛,按之前的工作安排,7月6日他本该在省残联组织的一个大型培训现场的,但大灾面前,他妥善安排了省残联培训事宜,分清工作轻重缓急,严格遵守县防汛指挥部工作纪律要求,把防汛工作放在当前工作首要位置,坚决守在防汛一线不外出,“人在堤在”,与灾区人民共患难。身为驻点村第一书记,在防汛一线的陈桂松还心系扶贫驻点村安危,7月5日上午趁雨暂停的间隙,驱车跋涉来到绿杨乡云台村视察灾情,指导当地防汛工作。
没有合影没有特写 我们不要镜头我们只要实绩
从6月20日全县防汛工作全面启动开始,县残联党支部书记、理事长汤水林同志就每天带班值守,确保24小时在岗。自7月1日全县防汛形势危急以来,他亲自挂帅,奔赴一线,与单位其他党员一起轮流排班,日夜值守。战场上哪有领导?穿上雨衣、胶鞋和救生衣,他就是一名普通党员,7天7夜奋战在一线,运沙灌包,抢筑堤坝,阻挡漫堤,与人民子弟兵、与其他党员干部一起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别拍照,灾情面前冲锋陷阵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常态,我们理应埋头骨干,镜头多留给普通群众。”说话间,浑身脏兮兮差点变成“泥巴人”的他已扛着一箱救灾物资往受灾群众方向走远。
县残联全体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紧扣县防汛指挥部精神,在一把手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与其他党员干部一起,奋力抗灾,扎实为一线党员和群众服务。
留守党员 谁说前方战场才是英雄
就像俗话说的“每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一样的道理,每一位在前方战场战斗的党员干部,之所以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之所以能那样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是因为无数留守党员在后方默默付出、大力支持。
县残联女党员顿惠文,多次申请去一线支援,机关经过统筹安排,将她留在单位办公室值守,负责日常业务工作,处理防汛抗灾时期各方沟通协调事宜。“一切服从组织安排!”自接到任务开始,她兢兢业业,一如既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确保前方的同事能安心在一线奋战,不让其他事情分散一线同事的精力。哪有一线和留守之分?谁说上前线的才是英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好党员同志!
7月7日晴,这是今天最红的一首歌曲,唱出了暴雨后满目疮痍的浠水大地众人的心声。目前,雨暂时停下来了,但所有党员干部丝毫没有放松警惕,还在一线执着坚守着。广大党员干部在防汛抗灾的大舞台中生动践行了“两学一做”的要求,他们以齐心抗灾、保卫家园的精神和行动,决战决胜防汛的关键期。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在这场持续暴雨的大考中,县残联共产党员与全县其他共产党员一起,正在用行动书写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