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 | 专访“观音姐姐”邰丽华——让更多听障人士“听见”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5-08-20 来源:楚天都市报 阅读次数:【字体: 大 中 小】
从湖北走出的特殊艺术家邰丽华回家了。8月18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相关情况。发布会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艺术总监、一级演员邰丽华接受了记者专访。她说,这次艺术汇演在自己的家乡湖北举行,作为湖北人她感到十分骄傲。
邰丽华说,在这次汇演的视频预选阶段,她观看了各地选送的残疾人艺术节目,觉得每一个地方都有地方的人才、地方的特色。其中湖北的参演作品,展现了荆楚地方特色和残疾人精神,而且年轻演员的加入增添了节目活力。
在邰丽华的家乡湖北宜昌,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作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附属学校,已经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合作了12年时间。邰丽华说,这些学校是中国残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举办的,双方的共同目标是培养特殊艺术人才,让更多听障孩子可以接受高等教育。通过从初中阶段开始培养这些艺术人才,让每个孩子可以在6年的时间里接受比较全面的专业训练。
上面,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截至今年6月,该校已有约70名学员完成高等教育,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留校入职,正式加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还有一部分将通过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上海培训基地等形式向社会输出,为全国各地输送更多优秀舞蹈人才。
今年央视春晚,邰丽华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队担任无障碍转播的手语翻译。平时,她也会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国家通用手语。从事志愿服务过程中,她发现很多残疾人朋友、特别是基层的聋人朋友需要进行手语学习,不少健全的孩子也希望学习手语。于是,她带领志愿者团队,无偿教授简单的手语。在她的手语课堂上,没有安排翻译,而是鼓励健全人和听障人士自己想办法沟通。这种看似困难的做法,让健全孩子和听障孩子感受到,他们是平等的,只是表达方式和沟通方式不一样而已。
让更多听障人士“听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邰丽华一直在做的工作。比如《千手观音》,就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创意的。此次汇演中,广东也有以当地传统民间歌舞“英歌”为主调的节目,用特殊艺术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