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 | 17岁少年有了“父亲的眼神”
发布时间:2025-08-19 来源:楚天都市报 阅读次数:【字体: 大 中 小】
和健全人相比,他们也许并不完美,但站上舞台中央,艺术的感染力让他们闪闪发光。8月18日,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在武汉举行,湖北选手展现了他们的自强不息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双人舞《羽翼下的晴空》,表现一个听障孩子在父亲的鼓励下,从抗拒和外界接触到主动走出去的成长故事。扮演父女俩的演员,其实都是孩子——“父亲”戴鑫17岁,“女儿”朱之怡15岁,他们都是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的学生。
该校副校长杨小玲介绍,朱之怡和双胞胎哥哥都在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就读。为了兄妹俩的成长,他们的父亲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每天接送孩子、做饭、陪伴他们学习。这个特殊家庭让杨小玲受到启发,创作了《羽翼下的晴空》,希望通过节目让孩子们感受到,不管他们是高兴还是不高兴,父母总是会陪伴、支持他们。
选择戴鑫和朱之怡搭档,主要是考虑到他的核心力量比较好,适合托举等高难度动作。不过一开始,戴鑫要面对的困难是“眼神”,他总是把握不住父亲对女儿充满关爱和期待的眼神是什么样。杨小玲启发他,想想自己脸上长青春痘时,妈妈是怎么着急、怎么到处找医生的样子,包括她自己是怎么看女儿的,让戴鑫从中找到相同点。渐渐地,戴鑫找到了一个父亲的眼神。
对两个基本听不见音乐的孩子来说,如何让他们明白舞蹈动作的含义,这就需要把动作变成一段他们听得懂的故事。从舞台表现来看,他们都懂得了每一个动作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