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探索“党建+助残”新模式,共同缔造幸福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4-01-16 来源:江陵县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大 中 小】
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江陵县残联以高质量服务为核心,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成果,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首位,积极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推进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共同缔造残疾人美好幸福生活。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近年来,江陵残联以“阳光家园”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党建助残温暖同行”主题活动,不断创新“党建+助残”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政治引领,注重共建融合,形成党建工作与服务残疾人相结合的助残服务党建基地工作合力,用初心、爱心和耐心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救助、心理健康、文体活动等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并有序推进党建助残项目化、品牌化、特色化。
设立党员责任区。深化包联社区、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推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县残联将包联区域设立为党员责任区、划分责任片区,采取每名干部包保30户的形式,将每户商铺落实到人,要求每名干部定期开展走访、了解需求、建立联系、提供帮扶。对于符合政策的采取优先保障,纳入无障碍改造项目和年底慰问。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为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把开展一下三民、共同缔造活动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县残联按照每名党员包2户残疾人家庭的形式,全程参与项目各个环节,建立与困难残疾人家庭密切联系,对残疾人反映的问题认真核实、切实整改,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县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不断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
打造民生服务新品牌
江陵残联急残疾人所急、想残疾人所想,把工作沉下去、把情况摸上来,把责任肩负到位、把政策落实到位,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用心、用情、用力中让服务不仅走进残疾人家里,更走进残疾人心里,用服务者的“辛苦指数”换取残疾人的“幸福指数”。
加强组织引导。县残联以托养中心为依托,以阳光家园项目为载体,带领残疾朋友到丰泽园开展采摘活动,组织60余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参加“五个一”活动,引导和鼓励广大残疾朋友勇于走出家门、参与活动,进而融入社会,提升残疾人适应社会生活和改善自身状况的能力,让广大残疾人实现精神生活有寄托,融入社会有尊严。
组织党员送政策上门。为学习践行“四下基层”、走深做实主题教育,县残联组织干部职工到各乡镇为符合条件的对象上门办理残疾证,现场为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宣传医疗保险资助、意外伤害保险、辅助适配等助残惠残政策,详细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县残联将下乡办证、政策宣讲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持续开展。
凝聚助残服务新力量
江陵残联深入持久开展精准帮扶、送医送教、爱心助残等志愿助残服务,让每一名贫困残疾人都得到帮扶,让服务更有温度。
江陵残联坚持党员包保企业。充分发挥党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县残联支部书记带头,引导全体党员为包保企业“虾兵蟹将”出谋划策、帮产品销售联系渠道,获得虾兵蟹将企业的一致好评。
此外,江陵残联全力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并选派1名党员任驻村工作组组长,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工作。同时服务招商和拆迁工作,推荐1名工作人员参与全县驻点深圳招商工作。
下一步,江陵残联将进一步巩固拓展残联“党建+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经验成果,着力推进思想共识、组织体系、工作模式、制度机制等全面融合,聚焦残联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业务工作,搭建锤炼党性平台,激发干事创业士气,力争将党建助残工作打造成为有影响、有特色的民生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