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基层动态 >> 正文

恩施:小康路上,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发布时间:2021-03-05 来源:恩施州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恩施州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回眸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话语,也是我州各级残疾人工作者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

“十三五”以来,全州各级残联紧紧围绕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扎实开展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10.1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书写了残疾人脱贫攻坚的恩施篇章。

兜底保障,解生活之困

“以前总觉得给家里增添了负担,现在党和政府政策好,不仅生活有了保障,自己心里也敞亮了,我要好好活下去。”建始县官店镇侯家垭村肢体残疾人龚大爷告诉记者。

近年来,全州残联系统高度重视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在准确把握贫困残疾人需求上下功夫,精准施策,重点攻坚,聚焦贫困残疾人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采取有效救助措施,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通过社保政策实现兜底脱贫,对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通过产业扶持和社会保障扶持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脱贫。

为切实筑牢残疾人兜底性社会保障基础,我州出台了《恩施州精准脱贫社会保障兜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联合民政、医保等职能部门打出“组合拳”,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民政救助资金、残疾人救助资金等,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范围。从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医疗保障力度、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方面实施综合扶贫,同时严格落实“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政策,落实重度残疾人增发20%低保补助政策,兜实贫困残疾人生活保障底线。

据统计,全州已有6.6余万名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6.4万余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累计发放残疾人补贴资金近.5亿元。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前提。

2019年,州人民政府印发《恩施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扩大救助年龄和项目,对0至10岁诊断明确的肢体、智障、言语、听障、孤独症残疾儿童,按“自愿申请、应救尽救”原则进行救助。2019年以来,共投入1000多万元对922名儿童实施康复救助为有需求的残疾人适配轮椅、拐杖、助听器等约5000件,装配假肢100多例,帮助35030名残疾人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州精准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92.41%。

创业就业,拓增收之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更是贫困残疾人脱贫增收最稳定、最有效的举措。全州各级残联十分注重残疾人创业就业指导帮扶,推动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

“厂里给了我这么好的就业机会,我一定要倍加珍惜!”建始县福恩鞋业贫困残疾人“扶贫车间”老员工残疾人李兰松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梦。

近年来,为着力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全州各级残联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基地建设工作。据统计,全州共建成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基地15个,享受扶持资金243万元;扶持480名残疾人自强创业,享受“双百工程”扶持奖励近240万元。实现了残疾人扶贫从“输血”到“造血”救助的转变。

根据我州实际情况和残疾人需求,全州各级残联把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每年都有2000余名残疾人参加中峰养殖、大棚蔬菜种植、盲人按摩等培训活动,同时还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选送优秀残疾人学员到杭州市参加盲人保健按摩培训和电商创业提升培训。

“我眼睛看不到,女儿读初中,儿子上小学,生活压力很大,感谢残联送我到杭州学习盲人按摩技术,现在我们家过好日子又有希望了。”来凤县视力残疾人田桂萍自杭州培训回家后,仅仅一个半月时间,就开办了按摩店,实现了创业梦想。

为解决更多残疾人就业问题,让他们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我州还设立特定岗位帮助就业。通过安排帮扶资金或项目收益,因村因人设置生态护林员、环境卫生保洁员和饮水协会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2000多个,投入资金1360余万元。

志智兼扶,燃希望之光

脱贫攻坚道路上,离不开一系列政策支持,也离不开残疾人咬紧牙关、奋力拼搏。全州各级残联迎难而上、因势利导,引导残疾人自强不息、涅槃重生。

“春繁即将开始,场地已经准备妥当。”前不久,来凤肢残人杨光成照常在他的抖音平台上发布养蜂动态。

2019年6月,杨光成参加了全州残疾人东西部扶贫协作培训,培训回家后,他按培训课上学习的方法养蜜蜂,并注册了抖音号,定期直播其养蜂实况,讲解蜂蜜食用、药用价值,转发蜂蜜加工、储存知识,传授各种蜂蜜的辨识方法,分享自己和家人养蜂、取蜜的故事。

因为他本人朴实、勤劳、自强,也因为他的蜂蜜品优、质纯,他的蜂蜜迅速卖到了全国各地,年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杨光成一家已摆脱贫困,过上了蜜一般的小康生活。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核心举措。近年来,我州持续加大特殊教育专项资金投入,确保各项资助政策精准聚焦建档立卡困难残疾人家庭学生,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多层次学生资助体系。

为鼓励更多残疾人学子和残疾人家庭学子奋力拼搏,全州各级残联积极筹措助学资金。仅2019年,州残联就筹集助学资金54.8万元,对当年考入高校的65名残疾人大学生和172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给予一次性助学奖励;同时还争取到杭州市爱心企业家支持,为我州18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学生给予一对一助学帮扶。

“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用知识改变自己、改变家庭,不辜负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心和期望。”宣恩县贫困残疾学生张英祺语气笃定。  

截至目前,已对全州1000余名残疾学生和残疾家庭学生发放学前教育补贴、职业教育补貼、助学奖励等经费200余万元。

此外,州残联还从“两彩公益金”中挤出20万元用于恩施市特校、巴东县特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特校教育发展。目前州内8个县市均建成特殊教育学校,有效解决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难的问题。

一组组攻坚数据、一幅幅残疾人幸福生活的画面,体现着各级党委、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凝聚着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的真情付出,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广大残疾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未来,全州各级残联将紧紧围绕新时期残疾人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奋力开创全省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实现残疾人兄弟姐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