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残联对接目标察民情、暖民心、解民忧
发布时间:2013-11-26 来源:樊城区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大 中 小】
在襄阳市樊城区进一步深化“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中,樊城区残联紧紧围绕“践行宗旨,争做好干部”这一主题,坚持边查边改,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服务机制,落实惠民措施,对接目标察民情、暖民心、解民忧,切实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现实需求,助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丰富活动载体,察民情。一是结合樊城区实际,及时开展了全区残情大调研活动,为确保调研全面、真实、准确、规范及调研成果全区共享,区残联多方筹措资金4万余元,为10个镇、街道办事处残联配备电脑、数据库软件等相关器材。二是进一步完善残联机关党员干部联系残疾人特困户制度,主要负责人联系残疾人特困户不少于4户,班子成员各联系3户,党员干部各联系2户。在联系活动中,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农村(社区)、福利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深入贫困残疾人家中,摸清状况,掌握研究解决残疾人现实需求实情,为区委、区政府提供重要依据。三是健全残疾人意见诉求办理回复机制,每月召开一次残疾人信访工作分析例会,对残疾人反映的问题,切实做到及时受理、妥善办理、及时反馈。
创新服务机制,暖民心。在大讨论活动中,区残联结合部门职能,巩固和深化“马上办、回头看、效能再提升、我该怎么办”活动成果,创新服务机制,严厉整治“四风”,狠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进一步密切同残疾人的血肉联系。一是开展上门办证服务,对高新区、牛首、太平店镇及重度残疾、行动不便的申请对象,区残联会同市同和医院抽调5名工作人员组成工作专班,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切实解决服务对象的特殊需求。二是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残疾人证办理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一半。三是推进社区残疾人公共服务机制创新,依托樊城区“阳光家园”日间照料中心平台,积极探索开展湖北省首家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试点工作,目前已对全区脊髓损伤者开展了摸底调查,免费配置了轮椅等无障碍设施,建立完善了相关工作台账,有力推进了我区社区残疾人公共服务机制的创新。
落实惠民措施,解民忧。一是深入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和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切实为残疾人办实事、解民忧。免费为510名贫困残疾人配发了轮椅、盲杖等辅助器具,提升残疾人出行和生活质量。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及时对800名重度肢体残疾人发放机动车燃油补贴16万元;对400余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给予600元/年的生活救助;对农村2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发放危房改造补助金12万元,切实解决了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燃眉之急。三是认真对接年度工作目标,创新服务理念,科学合理安排,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赋予残联的职责任务,将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残疾人服务与保障面的最大化。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300号
官方微信
wap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