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基层动态 >> 正文

“宜都之春”助千名学子圆梦

“宜都之春”助千名学子圆梦

发布时间:2013-09-05 来源:宜都市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宜都市残联积极出台扶残助学政策,开展“宜都之春”残疾人助学行动,八年来共救助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一千多名,资助学费达到百万元,对缓解残疾学生学费压力,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激发残疾人“四自”精神和推动社会关注、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带动了全社会扶残助学行动。全市通过落实助残助学政策,配合教育部门两免一补助学政策,全市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95%,残疾高中生、大学生和残疾人家庭中的高中生、大学生入学率达到100%,没有一名在校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学生因学费而失学。

实施贫困残疾学生助学联动

为了保障每个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家庭子女都能入学,宜都残联多层次、全方位实施救助。配合落实对残疾学生及残疾家庭学生国家 两免一补”资金和配合国家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资金,宜都市财政安排生活补助资金,市特校学生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等措施,有力促进了全市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学生的就读,使广大残疾人学生能充分享受普惠及特惠助学政策。2006年以来,累计资助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1119人次,助学资金达到100余万元。

建立扶残助学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机制,营造良好的助学氛围。宜都市“宜都之春”残疾人特困助学政策规定,通过残联对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确定资助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考取大学的每人发放1000元助学补助,考取高中的每人补助800元,帮助他们解决学费短缺的困难,让每一位残疾人家庭子女及残疾学生都能够顺利入学,一个都不少。残联落实了专职人员和相关职责,确保扶残扶贫助学工作常抓不懈。

二是加强监管,经乡镇残联审核认定后报市残联,市残联复审通过后,将学费补助款发放给乡镇残联,再发放给残疾学生本人。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对审核通过的补助名单在政府网站和残联网站上进行公示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的监督,确保资助资金落实到位。

三是做好残疾学生跟踪服务。残联利用春节、元旦等节假日走访慰问,了解残疾学生在校学习和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建立了残疾学生人才档案,对未就业的大学生、高中生及时向社会用人单位推荐,提供就业指导、咨询服务。

八年助学成效显著

首先缓解了残疾学生学费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在资助的千余名残疾学生及残疾家庭学生中,家庭享受低保、无力负担学费的占补助总人数的80 %。实施这项补助政策,为贫困残疾人大学生及其家庭减轻了负担,他们感动地称这项补助款是“就学启动金”。23岁的陈玉华,是一名先天性重度听力残疾女孩,她2012年考取了南京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父母都是下岗职工,开学前残联及时给玉华送来了助学金,还向上级残联申报助学补贴,为玉华一家缓解了困难。  

其次,对残疾人大学生成才起到了激励作用。几年来受助的残疾大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大学生来信撰文,抒发对党对社会的感恩之情,激发了他们勤奋学习的激情。高坝洲镇湾市村残疾女孩朱蔷薇,小时候因烧伤面部毁容,双手致残,但她克服残疾以优异的成绩一路考上了大学、研究生,每次都得到残联助学资助,今年8月,朱蔷薇顺利通过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被南开大学录取。朱蔷薇说“学业完成以后,我要去帮助更多残疾人,让他们走出困境,重拾自信。”  

第三,对改善残疾人家庭生活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为“一人成才,全家脱贫”。受助残疾人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就业状况相对稳定和经济收入相对较高。五眼泉镇庙岗村视力残疾学生刘晓伟,通过残联资助在湖北工业大学毕业后,现在武汉一家公司从事车载电脑和线路设计工作,年收入6万多元。家庭实现了稳定脱贫,逐步走向富裕。

第四,促进了社会助残活动的广泛开展。形成了政府、部门、企业、社团等全社会立体助学活动,扩大社会影响。让社会各界对救助工作有了正确地认识和了解,最大限度的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到救助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