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基层动态 >> 正文

多措并举,努力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

多措并举,努力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

发布时间:2013-07-18 来源:当阳市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近年来,当阳市残联在残疾人就业服务中,积极探索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各项举措,努力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取得一定成效。共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自强创业251人,分散按比例推荐就业293人,福利企业稳定就业242人,对外输出务工残疾人达380多人次,累计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31万元,有力促进了全市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

一是依托市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定单式培训。根据市场需求,举办工程车操作、电焊、服装等职业技能培训班六个班次,选送到省、宜昌市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免费培训残疾人150人次。近年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累计集中、分散安排残疾人就业726人次;推荐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到外省、市就业,先后向外推荐残疾人就业102人次。

二是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我市整合科协、农业、畜牧等单位资源,建立以镇(处)农业服务中心为载体和支点的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网络。每年组织种养殖专家到各镇处,集中对农村残疾人进行“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技术指导培训,帮助农村残疾人提高生产劳动技能,2012年在全市开展“送温暖、送技术、送种子、促和谐”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2552人,免费发放价值16万元的优质种子。据统计,全市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支持,帮助农村残疾人就业从业,农村残疾人80%的家庭收入得到较大增长。

三是探索“设岗促学、以学谋岗”就业新模式。培训的目的在于就业,许多残疾人朋友虽然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甚至多次培训,但仍然难以就业。虽然有残疾人自身的问题,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培训内容、针对性、操作性与实际工作环境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在各行各业设置了“爱心车间”、“爱心工场”和“爱心岗位”,把残疾人就业培训,从学校搬到工厂、商场和各种服务行业,让残疾人朋友在“干中学、学中干”,“设岗促学、以学谋岗”。2012年在鑫春皮件有限责任公司专门建立了爱心车间,设置二十个“爱心岗位”,把生产线中工作强度不大、技术要求不高、工作环境不差的岗位设置成为残疾人专用学岗,让生产线中上下环节的熟练工“传帮带”,帮助残疾人朋友较快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掌握技术要领,胜任岗位工作。此项培训开展以来,我们通过“爱心岗位”共培训残疾人63人,安置残疾人就业51人,实现了参加“爱心岗位”培训的残疾人朋友较高比例的就业。

四是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以点带面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工商、税务、卫生、人社等部门对残疾人个体经营、证照办理、税费减免、经营场地、医保救助等方面给予照顾和倾斜,残疾人个体就业环境明显改善。自2011年我市出台《当阳市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办法》以来,扶持个体从业、自强创业达23人,扶持创业资金10万元,使残疾人个体就业和集体从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坝陵村视力二级残疾人曹珍珍,家庭贫困,生活艰难,通过就业扶持,开办“珍珍超市”小百货超市,由于诚实经营,小店经营额月月攀升,销售额从最初的7000多元攀升到每月11000元。

五是购买公益岗位与发放补贴相结合,实现安置就业和组织建设双赢。我市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中,在全市10个镇处,17个社区购买公益岗位29个,用于招聘残疾人担任镇、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在全市155个村选聘村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实行误工补贴。通过招聘镇(处)、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既促进了残疾人就业,也促进了残疾人组织基层建设。残疾人专职委员参与社会生活十分活跃,较好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每年为6000多名残疾人提供就进就便康复、就业、维权服务,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认同和广大残疾人朋友及社会各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