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基层动态 >> 正文

全省残疾人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推广交流樊城区残疾人文化建设典型经验

全省残疾人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推广交流樊城区残疾人文化建设典型经验

发布时间:2013-06-07 来源:樊城区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5月29-31日,全省残疾人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在武汉市九龙大酒店举行。全省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大型企业残联分管理事长、宣文干部及参加大会经验交流城市的有关政府领导100多人与会。会议传达了全国残疾人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文化建设工作。会上,推广交流了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咸宁市和武昌区、樊城区残疾人文化建设典型经验。区政府副区长李夫勇代表樊城区人民政府作了题为“打造特色社区品牌,推进残疾人文化建设”的经验介绍。

大会充分肯定了樊城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四点基本做法:

一是关爱支持是发展残疾人文化的基础。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工作作为樊城文化建设、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年工作重点和年初财政预算,在领导力量、工作安排、工作经费上给予倾斜和保障。成立了一支由机关干部、文体工作者、大学生等组成的80余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与残疾人结成文化帮扶对子,有力推动了残疾人文化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公共文化机构、文艺工作者开展“文化进社区”、 “文化扶贫”、“阳光关爱文化助残”等残疾人文化活动。百名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企业家与残疾人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了解他们的生活及文化需求,为贫困残疾人送去了价值160万余元的文娱体育用品,解决贫困残疾人文体需求230余件次。

二是文艺活动是发展残疾人文化的载体。樊城区依托镇(办)、村(社区)文化站组建残疾人文化艺术团,组织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提升了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在“残疾人文化周”、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各社区组织开展了 “聋哑少儿乒乓球赛”、“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文艺汇演”、街道社区文化节等多项活动;樊城区先后组团参加了全市“喜迎十八大,唱响新襄阳”残疾人文艺比赛、襄阳市首届残疾人文化节。教育引导社区广大残疾人树立乐观进取、自强自立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特色社区是发展残疾人文化的根本。樊城区坚持以特色社区创建为载体,通过打造“三型”品牌社区推进残疾人文化大繁荣。着力打造 “阳光家园”社区。樊城区多方筹资100余万元,在旭东路社区建成樊城区“阳光家园”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设置娱疗区、工疗区、康复室、阅览室、心语室等多项服务功能,22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配备了电脑、液晶电视、音响等设备;院外就近开辟了180多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场。街道和社区紧紧依托残疾人“阳光家园”这个平台,积极组织辖区残疾人广泛参与“阳光家园”日常活动,基本满足了残疾人的文化服务需求,成为当地残疾人生活的“一方乐土”。着力打造“特奥助残”社区。利用“特奥日”、“助残日”等重大节日,举办文艺汇演、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特奥会等大型活动,广泛推广特奥运动。在全国和亚太地区举办的特奥会,多次荣获金牌,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着力打造“文化主题”社区。充分整合社区文体活动资源,以“周周有文化活动,月月有文化主题”为主要内容,积极培植适合残疾人特色的主题文化活动,满足了广大贫困残疾人的文化需求,促进了残健融合。

四是制度建设是发展残疾人文化的保证。樊城区坚持从活动设施、人才队伍、持续长效三大机制予以完善保障,推动残疾人文化健康持续发展。建立完善文体活动设施保障机制。目前,城区各社区建立了残疾人活动室、康复室和图书室等活动场所,存书数量达到4万余册。社区内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设置了坡道、扶手等设施,为残疾人进出活动提供了方便。建立完善特艺人才队伍保障机制。充分发挥镇(街道)文化服务站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采取与社区残疾人文艺表演队同台演出、相互借鉴、授课指导等形式,提高残疾人的艺术水平。依托襄阳市致远中学,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残疾人文体人才训练基地,培养了具有一定水平的文体人才。残疾人马忠林的油画作品、李申星的广告设计分别参加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和全国残疾人技能比赛。残疾人杨金丽自编自演的舞蹈荣获襄阳市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等奖;智障残疾人赵磊在全省残疾人红歌大赛中荣获二等奖。铁路社区智力残疾人袁冶、彭亮在第五届全国特奥会上,取得一金三铜的好成绩。建立完善文体活动长效工作机制。结合残疾人文化的特点,制订了《樊城区贯彻落实湖北省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樊城区关于开展残疾人艺术节实施方案》,《社区残疾人文化活动制度》、《社区残疾人文体活动设施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做到社区残疾人活动有人抓,文化设施有人管,文艺演出活动不间断,促进了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