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实施十项助残项目 惠及贫困残疾群众
保康县实施十项助残项目 惠及贫困残疾群众
发布时间:2013-04-02 来源:保康县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大 中 小】
新年伊始,保康县残联拟定在2013年将通过向上争取、向内挖潜,大幅度增加扶残助残项目资金投入,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狠抓十项助残惠残项目的实施,让更多的贫困残疾群众得到实惠,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是落实特困残疾人生活补助政策。通过争取,省残联对保康县进行重点倾斜和支持,首批将该县2400名特困残疾人纳入生活补助范围,按月发放50元生活补助,这是保康县残联成立以来覆盖残疾人最广的惠残政策。
二是对重度残疾人单独纳入城乡低保。保康县残联已经与县民政局联合行文落实,将该县所有重度残疾人全部单独纳入城乡低保,并全额保障,确保应保尽保,切实彻底解决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三是实施“阳光家园”居家托养工程。对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的每年给予600元的补助,将惠及300人以上。
四是对全县所有使用机动轮椅车的残疾人发放燃油补助。
五是免费对0至6岁贫困残疾聋儿和脑瘫儿实行抢救性康复救治和训练。
六是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进行补助,每户不低于6000元,重点向农村贫困残疾人集中安置点倾斜,不断探索集中安置托养新机制。
七是探索实施特困精神残疾人医疗救助制度。在全省率先探索按患者实际自费住院费用比例进行救助的办法,对全县特困重度精神残疾人住院费用在医保、合作医疗报销和民政医疗救助后,由患者个人负担的部分,县残联再按60%的比例予以救助,并对特困精神病人服药进行一次性发放500元的救助。
八是对在福利院集中托养的肢体残疾人免费配发轮椅车、拐杖等辅助器具,对分散居住的特困残疾人逐步配发部分辅助器具,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九是实施残疾人就业、扶贫工程。保康县残联与该县“五联办”联合发文,对贫困残疾人实行一对一的重点帮扶。加大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探索以核桃、茶叶、烟叶、养殖等主导产业为依托的产业扶贫助残机制。同时,开展“集镇小老板”、“农村小店主”---“双小”就业工程的开展,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
十是努力完成集残疾人康复、托养、文体、就业、培训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在新型社区建设中配套建设社区康复示范站,为残疾人提供更加规范、全面的服务。
一是落实特困残疾人生活补助政策。通过争取,省残联对保康县进行重点倾斜和支持,首批将该县2400名特困残疾人纳入生活补助范围,按月发放50元生活补助,这是保康县残联成立以来覆盖残疾人最广的惠残政策。
二是对重度残疾人单独纳入城乡低保。保康县残联已经与县民政局联合行文落实,将该县所有重度残疾人全部单独纳入城乡低保,并全额保障,确保应保尽保,切实彻底解决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三是实施“阳光家园”居家托养工程。对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的每年给予600元的补助,将惠及300人以上。
四是对全县所有使用机动轮椅车的残疾人发放燃油补助。
五是免费对0至6岁贫困残疾聋儿和脑瘫儿实行抢救性康复救治和训练。
六是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进行补助,每户不低于6000元,重点向农村贫困残疾人集中安置点倾斜,不断探索集中安置托养新机制。
七是探索实施特困精神残疾人医疗救助制度。在全省率先探索按患者实际自费住院费用比例进行救助的办法,对全县特困重度精神残疾人住院费用在医保、合作医疗报销和民政医疗救助后,由患者个人负担的部分,县残联再按60%的比例予以救助,并对特困精神病人服药进行一次性发放500元的救助。
八是对在福利院集中托养的肢体残疾人免费配发轮椅车、拐杖等辅助器具,对分散居住的特困残疾人逐步配发部分辅助器具,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九是实施残疾人就业、扶贫工程。保康县残联与该县“五联办”联合发文,对贫困残疾人实行一对一的重点帮扶。加大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探索以核桃、茶叶、烟叶、养殖等主导产业为依托的产业扶贫助残机制。同时,开展“集镇小老板”、“农村小店主”---“双小”就业工程的开展,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
十是努力完成集残疾人康复、托养、文体、就业、培训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在新型社区建设中配套建设社区康复示范站,为残疾人提供更加规范、全面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