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基层动态 >> 正文

武汉市新洲区残联结合行业特点开展志愿先锋服务活动

武汉市新洲区残联结合行业特点开展志愿先锋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2012-12-20 来源:新洲区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2012年,武汉市新洲区残联党组、理事会依据区委《关于在全区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和区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区开展“党旗耀新洲”主题活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方案》以及区两办《关于在区直机关开展“先锋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在积极完成各项规范要求,开展“爱我新洲”、“治庸增效”、“书香新洲”和“蓝马夹”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创先争优活动的同时,结合残联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多项党员干部志愿扶残、助残、服务残疾人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融洽了党群关系,助推了和谐新洲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成立工作专班   制定活动方案
      今年初,区残联党组就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如何解决一些特困残疾人家庭难以克服的困难,一些目前政策措施还不能惠及残疾人边缘户的问题,以及众多残疾人存在精神文化需求等问题。在研究探讨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形成了建立一支残联机关工作人员志愿者队伍的统一认识,希望用残疾人工作者的志愿助残实际行动在全社会倡导助残精神,营造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分别成立了“先锋服务”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志愿扶残助残工作专班。由党组班子全体成员和其它党员、团员干部共同组成了一支20人的志愿助残服务队,并先后制定《区残联开展“先锋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志愿助残”活动规定》,该规定从结对方式、帮扶对象、服务项目、帮扶内容、组织领导和活动要求都进行了明确,基本形成了规范的志愿扶残、助残工作机制。
      二、结合残联工作特点,一月组织一次活动
      今年以来,区残联志愿服务队结合残联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城乡残疾人不同时段的实际需求,围绕残疾人家庭在生产、生活、康复、就业等方面的期盼,坚持一月一次活动,一月一个主题,月月都在志愿助残。先后开展了“春风助残行动”、“走近你、牵手关爱、四个一活动”、“我们一起学手语”、“社区便民服务”、“文化助残”、“关爱残疾儿童”、“牵手残疾人,走进博物馆”、“安全出行无障碍”、“捐衣送温暖”等志愿助残服务活动。在活动中为160位残疾人家庭送去了捐赠的衣服;介绍了30余名残疾人外出务工;分别为10位残障老人、10名残障儿童、10户创业残疾人、10户肢残家庭送辅助器具、送创业政策和技术读本,送志愿者联系卡;为区直机关近100名志愿者提供了手语启蒙培训,提高他们的助残志愿技能;利用“全国残疾人日”与40余名残疾人一道开展诗歌朗诵和歌咏联谊活动,并进行义务咨询和宣传扶残助残法规、政策;走进邾城12户重度残疾人家庭为其清洁家园;暑假期间带领残疾学生、残疾人子女和驻点村留守儿童参观区博物馆,丰富残疾人子女文化生活;全民健身日前后又组织开展了首届残疾人“爱我新洲”三项文体比赛;为残疾人居住相对集中的社区——新舟花园送电影;为众多享受代步车燃油补贴的残疾人上门送补贴款。通过一系列活动传播了人道主义精神,播撒了志愿助残的种子,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许。
      三、挑选特困家庭,一人帮扶一户
      鉴于全区目前还存在许多多重、重度、老残一体、夫妻离异和一户多残的特困残疾人家庭,仅靠落实政策扶助还不能解决其全部具体困难的情况,本会充分发挥机关20人志愿助残服务队的作用,实施一对一帮扶活动。
      通过街道残联专干和信访口径收集信息,在全区15个街镇和驻点村筛选了20户特困残疾人家庭,分解落实到每位志愿者个人,一人帮扶一户。志愿者分头到各自帮扶的对象家中走访坐谈,深入了解情况。明确扶助重点,并结合自身已有资源和经济实力,制定帮扶措施。
      在结对帮扶活动中,有的党员干部为帮扶对象送钱送物;有的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寻找就业渠道,落实就业岗位;有的在自己出资出力帮扶的同时,借助爱心社会人士的力量共同扶助;为残疾人寻找治病康复途径,争取高校减免学费,赠送康复器具。如:党组副书记、副理事长陈杰同志为了帮助一户多残的旧街街四合庄村熊红兵家一对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双胞胎女儿完成学业,直接将熊红兵享受低保定补的存折号抄下来,个人每月资助200元,月月存入熊红兵账户。区残联20位志愿者都为自己扶助的残疾人做了许多实事好事,不同程度地减少了扶助对象的困难,降低了他们的生存压力。
      总之,今年以来区残联始终把志愿助残活动摆在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将志愿助残活动融入基层党建、创先争优,共驻共建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之中,一同研究、一同布置,相互推动。通过志愿助残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了志愿者个人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进一步密切了残疾人工作者与广大残疾人之间的鱼水关系,丰富了残联工作内涵;让全区众多残疾人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关爱。今后,我们还要不断拓展和丰富志愿助残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建立健全长效的志愿助残运行机制,让我区更多残疾人共享关爱,生活得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