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中期执行情况总结
孝感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中期执行情况总结
发布时间:2013-07-02 来源:孝感市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大 中 小】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省残联“十二五”纲要积极工作,各项任务推进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实行普惠加特惠,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一是实施最低生活保障。我们会同市低保局对全市残疾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进行了调查,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1.8万人,占低保人数17%;农村低保残疾人2.4万人,占农村低保人数21%。二是纳入五项保险。城镇残疾职工依法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五险”。 《孝感市城镇居民保险实施办法》规定凡二级以上城镇残疾人免费参加医保;《孝感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市级统一实施办法》规定:凡纳入低保的农村残疾人全部免费纳入“新农合”,住院报销取消起付线,将部分残疾人用具纳入报销范畴。截止5月底,全市重残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0433人,其中成年人9826人,未成年人553人,参保率100%。另外市本级重残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4人,其中成年人47人,未成年人7人,参保率100%。截止目前,我市共有7821人名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其中市直337人。参加了养老保险的,市政府按最低标准(每人每年100元)为其代缴全部养老保险费,落实情况良好。三是开展重点扶助。动员城乡基层组织干部、群众、志愿者结对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建设。各级各部门对口扶残帮困8000多户。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每年 1100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居家托养补贴。对3万多农村贫困残疾人给予特困救助。为残疾人机动车主发放燃油补贴7041人次共计人民币229万元。 1600多户农村残疾人危房得到改造。市财政、民政、卫生、残联共同出台了《孝感市精神病患者大病救助办法》。四是实施住房保障。为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残疾人家庭的住房困难,我市已出台住房保障具体实施办法,把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实行应保尽保。在保障性住房配租过程中,对下肢二级残疾以上的保障对象优先安排楼层。2011年至2013年6月,孝感城区共对109户、327人残疾人家庭实施了住房保障,其中实物配租24户72人、发放租赁补贴85户255人,发放补贴资金159120元。对残疾人扶持由个别的、零星的扶助转变到靠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广泛稳定的扶助。
二、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做大康复项目。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能力。全市各级残联以各类“康复工程”为重点,以“社区康复”为依托,努力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市162个社区,有90多个社区开展社区康复工作,新创建了6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站。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康复科,孝南区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陆市2011年被授予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孝感市政府连续三年将白内障复明列入政府十件实事,连续二年将0-6岁残疾儿童康复列入政府十件实事。省、市、县三级筹资600万元,为全市643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实施了抢救性康复手术;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6220例;训练聋儿150名;安装了假肢124例;2075例重度精神病患者获得医疗救助;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6520件。残疾人康复逐步实现了从实施康复重点工作向全面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转变,向2015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迈进。
三、围绕实现残疾人教育机会均等化,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残疾人素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支持下,特教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特教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到2012年底,全市共投入2350万元用于特殊学校的改造和建设,其中,孝南区投入610万元,汉川市投入280万元,应城市投入500万元,云梦县投入350万元,孝昌县投入360万元,安陆市投入250万元。现在,孝感特校与孝感市康复中心、孝感市儿童福利院等五家单位一并在开工建设,孝昌县的特殊教育学校完成了整体搬迁,应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落实残疾儿童、少年学费优惠政策,对于家庭困难的残疾儿童、少年,免除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等费用,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对残疾中考学生免试体育并按体育测试满分45分计算成绩。残联争取项目资助,每年惠及140名贫困残疾学生;争取残疾上线考生录取率100%,每年对高考录取的本科生奖1000元、专科生800元;民政部门为特校在校生办理低保;每年“助残日”、“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等节日,各级领导都要到特殊学校看望、慰问师生;积极组织参与为特校学生捐款捐物活动;加强了特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在特校教师中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倡导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在平时的生活上、工作中关心他们,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想方设法落实特校教职工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一系列助学保障措施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稳步上升。我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听障、智障、脑瘫、自闭症儿童、盲生等)1243人,已入学1156人,入学率93%。其中,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706人。现有特殊教育学校8所。共有39个教学班,在校总人数450人。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106人。
四、围绕扶助残疾人就业,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生活问题,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我市依法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就业工作。认真开展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大力贯彻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省政府145号令和市政府文件精神,积极推行地税代征工作,残疾人就业人数增多,就业保障金征收上升趋势明显。去年,全市地税代征残保金1000万元,今年争取1300万元。努力搞好集中安置工作,全市福利企业发展到58家,安置残疾人1500余人,其中安置达100人以上企业2家。大禹电气有限公司被中残联授予“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称号。6家残疾人企业被省残联命名为“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推进“送岗位推荐就业,小贷扶持创业,培训促进就业、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援助办法,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与市人社部门联合发文,将残疾人培训纳入劳动就业培训范畴,为培训提供培训经费,每年多途径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4000余人。近年来,我市积极帮助困难人员就业,通过开发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公共设施维护、社区保安、保洁、保绿、停车看管等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全市共通过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419人,其中市本级35人。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为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搭建桥梁,解决了605名残疾人员的就业,同时把扶贫帮困工作融入促进就业创业工作中,对残疾人群实施多途径、多形式、广覆盖的就业创业帮扶,通过降低门槛、减免费用、提供贷款、优先帮扶等举措,鼓励和帮助实现创业梦。残疾大学生郭文剑,毕业后就在大禹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班。2011年,他意欲自我创业,但遭遇资金瓶颈。市人社局、市残联帮助他申请小额担保贷款13万元,创立了孝感市华盛光电有限公司。现在,他的公司红红火火,还吸纳了20多名残疾人就业。2011年以来全市帮助了136名残疾人员办理小额担保贷款468万元,为134户残疾家庭提供社保补贴46.2万元。
五、抓残疾人宣传文化,提高社会知晓度。一是营造扶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深入广泛的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将《残疾人保障法》和相关政府规章翻印2万余册发送到市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并随办理《残疾人证》发放到残疾人手上。二是利用电视、电台、报纸、期刊、网络等媒体组织宣传报导,树立各类助残先进典型和残疾人先进典型100余人。培育和推出了田子君、谭之平、大禹电器公司和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级先进典型。应城残疾人女青年田子君获得“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谭之平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大禹电气有限公司被中残联授予“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称号;湖北职院被中央文明办、中残联授予“全国志愿者助残基地”。积极承办和组织1000多人观看湖北省残联系统“身边的感动”先进事迹报告会。三是提供参与社会平台。全市“三馆一站”免费为残疾人开放。市图书馆开设盲文专架重大文艺活动,请特教学校参加演出并辅导残疾人文艺活动。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优先为残疾人服务。组织残疾人艺术汇演、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残疾人文化周”等文艺活动,丰富了残疾人文化生活。应城特校被省教育厅、残联授予残疾人特艺人才培训基地,孝感市图书馆被省残联授予盲人读书基地。四是多次组织残疾人参加全省残疾人运动会,2010年10月,我市组团参加在荆门市举行的湖北省第三届运动会,来自各县市区各行业的残疾运动员200多名参加全部项目的比赛,在举重、乒乓球、田径、游泳四个项目角逐中,共夺得7枚金牌,9枚银牌,6枚铜牌,取得了优异成绩。2012年10月举办了孝感市第四届运动会。在这届运动会上,我们在群众体育部分专门设置残疾田径和乒乓球两个竞赛项目,占项目总数的10%,来自全市各县市区3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竞赛。
六、抓残疾人信访维权,着力维护、实现、发展好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政府将残疾人信访工作列入年度单项工作考核目标,融入了政府大信访格局,去年,市长滕刚在市信访局信访中心举行了残疾人专场接访会,解决了几位残疾人久访末果的问题。今年,市委秘书长也举行了残疾人专场信访接待会。市残联有信访专兼职工作人员3人,信访接待室80余平方米,制定完善信访制度,依法依规做好残疾人来信来访登记、处理工作,研究解决残疾人信访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几年来实现了残疾人进京上访“零记录”,无集体赴省上访,各类上访案件按期结案,结案率达90%以上。充分发挥残疾人专门协会作用,各协会在开展帮扶活动、消除矛盾、防止上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市政府落实了盲人、下肢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优惠待遇规定。
七、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孝感市残联机关编制12名(现实有人员16人),其中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科级干部5名。市残联下设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站两个二级事业单位,编制各7个,现有人员共10人。市残联连续被市评为目标考核达标单位、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档案管理省一级标准单位。按照县级残联机构单设、理事长专职、计划单列的刚性要求,全市县级残联组织机构全部实现了达标。全市残联机关人员编制数66个,实有在职在岗人员79人,其中残疾人9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和辅助器具中心实有人员70人。乡(镇)、街都成立了残联并配备残联了人员;社区(村)全部建立了残疾人协会。残协组建率、残协专委配备率、活动场所开设率均达到了80%以上。按照“网络无缝隙、岗责无缺位、待遇有保障、管理有机制”的要求完善和优化残疾人组织三级工作网络,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市残疾人组织工作格局。市残联成立了肢残人、聋哑人、盲人、智力残疾人亲友、精神病残疾人亲友五大专门协会,每个协会工作经费1万元,组织大型活动经费另批。在全市各福利企业组建了残疾人协会。残疾人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湖北工程学院、湖北职院学生志愿者队伍活跃。湖北职院打造扶残帮困团队—义工社,注册会员一万人。各级残联认真贯彻中央“八条规定”、省委“五条意见”和市委、市政府“七十五条”要求,严格政治纪律,切实改进作风,
存在的问题
1、残联干部队伍不能很好地适应残疾人工作需要。基层残联人手少、且素质普遍不高,有的人不能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残疾人工作从康复起家不断拓展,延伸到教育、就业、维权以及养老,管了残疾人一生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工作内容越来越多,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随着残疾人事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人员素质跟不上问题也显现出来了。
2、乡镇残联、村(社)残协组织需巩固和加强,专职委员队伍不稳定,社区康复铺面不够。
3、残疾人基础组织建设薄弱。载止目前,全市还没有一个残疾人康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