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残联三项措施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
荆门市残联三项措施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
发布时间:2013-04-03 来源:荆门市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大 中 小】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残疾人劳动就业,是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当前,残疾人文化程度低、就业能力差、用工单位歧视等问题导致残疾人就业率不高、就业稳定率低,成为困扰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的难题。为破解这一困境,荆门市残联紧紧围绕服务“中国农谷”和“四个荆门”建设,立足服务,创新管理,狠抓残疾人就业和培训,三项措施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改善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状况。
一是强化就业管理创新,做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大胆改革,成立荆门市残疾人就业监督管理处,改扩建残疾人就业服务大厅,制定《荆门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规定》,以第14号市长令颁布实施,并在两个月内对25家大型用人企业的残疾人用工和残保金缴纳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切实保障残疾人就业的合法权益。
二是强化示范引导作用,打造残疾人就业保民生工程。围绕残疾人就业这一主线,突出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事、惠民生,着力实施残疾人就业“千百十一”示范工程。即每两年帮助一千名残疾人成功就业,扶持一百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建设十个残疾人就业基地,打造一条残疾人创业街。自工程实施以来,已成功实现安置残疾人就业1140人,扶持创业52人,建成残疾人就业基地7个,残疾人就业一条街初级规模。荆门市残联先后被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省残联授予“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3年,荆门市残联将继续深入实施该工程,促使更多残疾人实现体面劳动,有尊严的生活。同时,将重点建设“双五双十”基地,即建设五个实习基地、五个扶贫基地、十个自主创业基地、十个就业基地,为残疾人培训后实习、创业、就业提供跟踪服务,确保更多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
三是强化扶持力度,实现全程跟踪式就业服务。注重残疾人就业培训,实现“输血”为“造血”。作为荆门市政府今年十件实事内容之一,荆门市残联将为400名城镇、3100名农村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举办招聘会、创业推介会等形式,实现残疾人与用工企业有效对接。在3月29日举办的2013年“春暖行”残疾人就业招聘会上,已经有185名残疾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同时,加大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力度,奖励自主创业残疾人和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先进单位,带动和激励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
一是强化就业管理创新,做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大胆改革,成立荆门市残疾人就业监督管理处,改扩建残疾人就业服务大厅,制定《荆门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规定》,以第14号市长令颁布实施,并在两个月内对25家大型用人企业的残疾人用工和残保金缴纳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切实保障残疾人就业的合法权益。
二是强化示范引导作用,打造残疾人就业保民生工程。围绕残疾人就业这一主线,突出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事、惠民生,着力实施残疾人就业“千百十一”示范工程。即每两年帮助一千名残疾人成功就业,扶持一百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建设十个残疾人就业基地,打造一条残疾人创业街。自工程实施以来,已成功实现安置残疾人就业1140人,扶持创业52人,建成残疾人就业基地7个,残疾人就业一条街初级规模。荆门市残联先后被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省残联授予“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3年,荆门市残联将继续深入实施该工程,促使更多残疾人实现体面劳动,有尊严的生活。同时,将重点建设“双五双十”基地,即建设五个实习基地、五个扶贫基地、十个自主创业基地、十个就业基地,为残疾人培训后实习、创业、就业提供跟踪服务,确保更多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
三是强化扶持力度,实现全程跟踪式就业服务。注重残疾人就业培训,实现“输血”为“造血”。作为荆门市政府今年十件实事内容之一,荆门市残联将为400名城镇、3100名农村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举办招聘会、创业推介会等形式,实现残疾人与用工企业有效对接。在3月29日举办的2013年“春暖行”残疾人就业招聘会上,已经有185名残疾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同时,加大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力度,奖励自主创业残疾人和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先进单位,带动和激励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