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基层动态 >> 正文

常有幸福来敲门

常有幸福来敲门

发布时间:2013-01-16 来源:鄂州市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如果没有残联的帮助,我到现在连出门、上厕所、洗澡都困难。”李青云的家在程潮铁矿5栋1楼。 

        尽管门前就是休闲场地,对李青云来说,想到那里享受一下室外的阳光,也是要冒一定风险的。
        48岁的李青云,一位退伍士兵,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程潮派出所工作时,因一次意外事故导致下肢髋关节以下截肢。“以前,我坐轮椅出门,连人带椅子翻在地上是常有的事。”李青云说。
        2011年下半年,幸福敲开了李青云的家门。市残联组织专班到李青云家专门为他修了无障碍通道,并在通道两旁做了扶手,还对他家的出门路、过道、卫生间进行了改造。
        “现在,我想什么时候出门就什么时候出门,想什么时候洗澡就什么时候洗澡,再也不像以前,洗个澡还得事先做个方案。”李青云幸福地说,“你看看,我坐的轮椅也是新的,是市残联送的。今年,他们还要改造我家的厨房,做成无障碍厨房。”城镇居民享受了阳光般的温暖,昨日,在市残联,记者了解到,像李青云一样,我市已有26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享受到了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带来的幸福。身处偏远农村地区的残疾人也能聆听幸福的敲门声,张伟平便是其一位。
        张伟平,段店镇四份村10组人。
        13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导致他双腿残疾,从此再也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去奔跑去逐梦。
        想当一名理发师,却被人冷落;打算摆烧烤小摊自立,却又遇陷阱。去山东,进北京,80后张伟平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在养兔方面立定脚跟。“一个农村伢想做点事,晓得几难。市残疾几次来看他,鼓励他,给了他蛮大的信心。”张伟平的母亲感叹道。
        “2011年,在我感到进退两难时,市残联给我送来了3000元,帮我解决了兔子的饲料问题。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感到自己不是孤身奋斗,背后有组织的温暖、有组织的支持。他们的到来,给了我极大的心理安慰。”在张伟平的兔舍里,说起自己的养兔事业的规划,他信心十足,“从2009年末开始,到现在,我已带领30多位村民一起养兔,其中包括16位残疾人。我的种兔规模已有600只。
        2012年8月,我还注册了兴庄生态养殖公司。”现在,张伟平已成为我省残疾人“双百”工程(即帮扶残疾人农家小店主和集镇小老板各百名)受助对象。
        统筹城乡保障体系,建立辐射城乡的服务体系,幸福敲开每一位城乡残疾人的家门,让温暖阳光照进每家院落。去年以来,我市通过实现残疾人生活保障与各类民生保障的无缝对接,全面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双百”工程,使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全市已有6700名残疾人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14190名残疾人参加各类医疗保险,13185人参加各种养老保险,新增就业和创业人员517人,337人享受到了助学帮助,1150人接受职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