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基层动态 >> 正文

黄石残联在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路上不断“给力”

黄石残联在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路上不断“给力”

发布时间:2012-09-29 来源:黄石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作为黄石市残联的特色工作之一。经过连续多年的打造与努力,已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与活力,尤其是近年来,黄石市残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的方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增强了残疾人的“造血”功能,多渠道、多形式地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

      授人以渔:动员更多的残疾人按受免费培训

      培训是就业之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1年10月12日上午,在湖北师院的电教室里,来自县﹙市﹚区的8 0名学员依次围坐在亮堂堂的课堂里,认真地听着来自青岛多帮帮网站老师网络创业知识的讲解。

      李太平就是其中的一员。如果不是在老师的讲课结束后,他一瘸一拐地走到另一台电脑前,你很难想象这个40多岁的中年人是个肢体残疾人。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残疾人齐聚在这里?是市残联的一项“授人以渔”的培训计划,将分散在全市城区的他们,聚集在一起进行为期一个周的电脑网络创业培训。学习的内容有经营管理、市场分析、工商税务管理、法律法规和电子商务等,培训费用为每个人1000多元。除了培训费用由市残联统一买单外,他们还可以吃上免费的午餐及重度残疾人免费住进宾馆。

      29岁的任立志告诉笔者,当他接到社区里专职委员的通知时,他想都没想就报名参加了。“学了知识,有了一技之长,找工作或创业才有资本,这样就能自食其力了。”

市残联分管理事长杨启军介绍,这期学员结业后,有李太平、赵斌等学员先后办起了网店,经营的情况还不错。近年来,市残联通过这些培训形式帮助了更多的残疾人实现了就业,效果明显。同时,我们还根据市场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跟踪做好劳动力的转移服务。

      打造特色,实施“三个一”工程

      为凸显黄石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的鲜明特色,市残联通过调查研究、可行论证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了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三个一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一是打造聋人就业创业的“一家工厂”。黄石珍珠果公司为聋人就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服务平台,也是全市民营企业唯一首创的亮点工作。一天上午,在公司的生产区内,57岁的龚文泉或用米酒灌头装进包装箱或拉开烤箱查看里面的食品是否已烤熟,动作连贯娴熟。笔者从该公司人力资源部了解到,龚文泉原是黄石市饮料厂的下岗职工,经市残联介绍,于2004年1月来到该公司上班,在车间生产区工作。上岗前,公司对聋人员工进行了系统培训。老龚十分聪明,接受能力强,人也勤快,很快就独自掌握了生产区操作的要求。公司对他与其他员工一视同仁,有些方面甚至还很关照。目前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工资1500元左右。

      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还介绍,公司像龚文泉这样的固定员工安排有15名,旺季时还增加4-5名临时工解决生产中的急需问题。人力资源部还表示,如果有合适的聋人,他们还会继续接收。

      二是建立健全盲人保健按摩的“一个网络”,为盲人就业创业创造条件。为了提高盲人的就业能力,市残联采取分批选送盲人到省培训中心学习、零星推荐盲人到本市规范的保健按摩店去实习或打工外,还经常举办盲人电脑培训班,千方百计地谋划盲人就业的各种途径。同时,市残联还投入专项资金,分别在阳新县、黄石港区扶持社区盲人保健按摩示范点,为吸纳有按摩技术的盲人就业提供平台。目前,全市有60多家保健按摩店,有120名盲人从业,其中具有保健按摩职业资格证书的有89名,可以从事医疗按摩资格的有22名,为构建适合盲人特点的“行业性”就业工作框架打下了基础。

      三是打造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一个综合公司”。近年来,大冶有色大江公司不断对系统内的福利企业进行整合,形成集中连片布局,实现优势互补联动。通过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打造出规模化安排残疾人的就业基地。目前已有铜绿山矿福利厂、矿石加工厂等企业,初步建成了一个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较齐全、无障碍设施完善,在全省示范作用显著的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业园区。该园区已吸纳180余名残疾人就业。在该公司矿石加工厂,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中年女同志,带着一群残疾员工铲矿、扫地、冲水、剪枝、种树……忙个不停,她就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妈妈班长”,现年49岁的共产党员、绿化环卫班大班长王玉斌同志。这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用对党助残事业的无限忠诚,用慈母般的关爱和呵护,为全班29名残疾员工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带着他们走向了自立、自强之路……

      因地制宜:突出自强创业与个体就业的亮点

      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的措施除了优惠政策外,市残联先后推出“自强创业工程”和“个体就业工程”的扶持措施,加大对残疾人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2011年对每户每人扶助2000元。

      祝焱军是我市“自强创业工程”的领军人物。一个拄着双拐行走的男人,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自强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硬是闯出了自己的完美人生,成为黄石市著名的民营企业家。1994年,祝焱军带着妻子和2名残疾人一道干起了废旧物资回收,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1996年,祝焱军租赁黄石市鑫龙公司的闲置厂房,办起了特殊钢冶炼厂,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二步。他利用回收的废钢进行感应炉冶炼加工。为了打开市场,他常常柱拐下江浙、跑沿海,顶严寒,冒酷暑,拉客户,做推捎,硬是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企业信誉,迎来了市场青睐。2004年,祝焱军在花湖锁前村开办了一个锻造车间,使企业在生产流程上步入科学化。如今公司产值3000万元,纳税80万元,安置残疾职工40余人。2011年,祝焱军被黄石市残联评为“黄石市残疾人自强创业之星”

      程雪梅是我市“个体就业工程”的领头羊。1995年,程雪梅因车祸失去了一条右腿,从此她的生活添上更加艰辛的色彩。1998年,因冶钢改制而买断工龄。回家后,她以勇者的胆量和顽强的毅力拼搏,先后经营过美容院、化妆品商店。经过几年的打拼,由她亲手创办的雅芳公司由当初的惨淡经营到今天的有声有色,从当初的产品单一到今天的琳琅满目,生意兴隆。2011年,程雪梅被黄石市残联评为“黄石市残疾人个体就业之星”。

      市残联分管理事长杨启军介绍,在黄石市像祝焱军这样自强创业、像程雪梅这样个体就业的领军人物越来越多,有的还成为颇有规模的公司董事长,这些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英明、得益于相关部门的工作到位。

      创新模式,多途径扶助残疾人就业

      在实际工作中,市残联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地鼓励和扶持残疾人在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面就业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是制定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推进残疾人集中就业。市残联、市国家税务局、市地方税务局分别下发了《关于完善安置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管理的通知》、《黄石市残疾人就业创业扶助方案》。这些文件有一定的操作性,明确了残疾人创业享有的优惠政策和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申请增值税退税条件及退税应报送的相关政策,防止虚假事情的发生。近年来,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达1000人次。

      二是全面推进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早在2006年,市、县两级政府都出台了《黄石市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办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经过多年推动,已得到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及经济组织的认同、支持和配合。阳新县太子镇残疾人黄小云,2011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档案管理专业。因为她的个头比较矮小,尚未找到按收单位。为此,湖北大学曾派员前往黄石市残联求助;西塞山区残疾人邹鹏程,2010年毕业于湖北师院,一直在家待业。黄石市残疾人就业中心反复给有关用人单位做思想工作,终于使湖北美尔雅集团公司档案室安排黄小云当了一名档案管理员,黄石市中心医院财务部安排邹鹏程当了一名收款员。仅2011年,全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达987人次。

      三是积极输送残疾人到市外就业。市残联瞄准周边发达地区福利企业的劳务市场,积极输送残疾人跨市实现就业。三年来共向外地企业输送30余名残疾人就业。今年7月,就业中心先后会同湖北大强公司和湖北柴油公司在黄石招聘9名残疾人去上班。

      四是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推荐残疾人就业。为广泛推荐残疾人就业,市残联积极搭桥牵线,利用春节过后、助残日等契机,在市就业局一楼大厅举办残疾人招聘大会,县(市、区)设立分会场,组织各类企事业单位参与招聘残疾员工,招聘的工种有普工、包装工、保洁员、技工等。通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三年来,全市城区有2000余名残疾人找到了工作。

服务到位,在各社区设置残疾人就业指导员

      为使残疾人就业工作全覆盖,市残联在市就业局的支持下,在 2010年12月份面向全市招录了174名就业指导员和阳光家园辅导员,分布全市各社区的公益岗位。他们肩负着残疾人“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谱写出许多爱心扶残、以残助残的颂歌。鲁建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现年59岁的鲁建,是黄石港区大桥社区的就业指导员。年少时的他因小儿麻痹症而成为一名肢体残疾人。2012年到任后,立志要帮助残疾人就业,是鲁建认真履行职责的工作重点。他知道:这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根本。社区有位残疾人,名叫艾华章﹙化名﹚,因为严重侏儒总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无奈之下,艾华章在靠近江堤下的转弯路口开间碟屋。由于位置偏僻,每月经营下来连交纳房租也比较困难。这时候,妻子提出与他离婚,丢下未成年的女儿离他而去,使这个本身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鲁建知道这个情况后,决心要为艾华章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于是,他一瘸一拐地深入到辖区内的用人单位,终于有一位老板被鲁建的这种以残助残的精神所感动,安排艾华章到黄石市福志洋有限责任公司当了一名门卫。就业以后的艾华章激动地说道:是社区残协帮助我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又有了新生。据统计,在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期间,鲁建向用人单位推荐了8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大桥社区拥有100多名残疾人,他都保持了密切的友好联系。有时候,他入户家访,好不容易爬到6楼7楼,一敲门,发现主人不在家,他不得不一瘸一拐地往回走。可鲁建从未抱怨过,而且一干便是七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三年来,全市残疾人劳服机构共帮助5000余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梦,就业率达85℅。黄石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在全省保持了靠前的位置,市残联也连续五年获得全省残联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