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基层动态 >> 正文

《宜昌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

《宜昌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

发布时间:2012-09-20 来源:宜昌市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近日,《宜昌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的形式下发。宜昌市力争2013年基本建立起残疾人“两个体系”的框架,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康复、医疗、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和发展状况显著改善。未来五年,宜昌将实施“六建六享幸福工程”,力争宜昌市广大残疾人朋友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参与和发展状况显著改善。
      一是建立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残疾人享有生活保障。“十二五”期间,宜昌市将建立残疾人补贴制度,内容涉及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残疾人家庭环境无障碍建设改造补贴等。规划要求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将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且单独立户、生活确有困难的成年重度残疾人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优先将城镇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纳入廉租房和无租房配给对象,将住房困难的城乡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基本住房保障范围。
      二是建立完善的医疗康复服务机制,确保残疾人享有医疗康复服务。未来五年,宜昌市将依托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的作用,全面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帮助46000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类型的康复服务;实施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项目,建设3个专业化、标准化的市、县区康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要纳入医疗救助范围,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同时也将逐步降低或取消残疾人大病医疗救助的起付线,合理设置封顶线。
      三是建立完善的托养服务体系,确保残疾人享有身心关爱。建立以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和有条件的县市托养服务机构为示范、以乡镇(街道)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为主体、以居家安养服务为重点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为精神、智力残疾人和其他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职业康复、辅助性就业等服务。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12500人次(每年2500人次)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四是建立完善的教育就业扶贫制度,确保残疾人享有公平发展的机会。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机制,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在校率达到98%,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完善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措施,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为90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实施扶贫搬迁计划和国家、省危房改造计划,完成155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居危房改造项目。
      五是建立完善的文化体育服务机制,确保残疾人享有健康快乐生活。今后,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开放,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服务。市、县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和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为推进残奥、聋奥、特奥运动均衡发展,残疾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达到残疾人10%以上。实施“全民健身助残工程”,为基层残疾人体育活动场所配置适宜的器材器械,逐步创建国家、省级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示范点。开展残疾人“太极柔力球”运动。
      六是建立完善的维权服务机制,确保残疾人享有合法权益。“十二五”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和服务。把《残疾人保障法》纳入全市“六五”普法规划。完善残疾人信访维权机制、信访案件督察机制和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不断提高残疾人依法维权意识和全社会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逐步增配无障碍公交车,改造一批无障碍出租车;开展城乡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对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供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