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基层动态 >> 正文

用生命写作

用生命写作

发布时间:2012-07-05 来源:武汉市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2012年6月15日上午,在武汉市残疾人劳动服务中心的七楼,武汉市残联和武汉市文联举行了用生命写作----重度残疾人作家曾文寂作品暨残疾人文学创作研讨会。这场研讨会在武汉残疾人文化事业上,尚属首创。曾文寂介绍了其文学创作的经历。与会作家围绕曾文寂作品的艺术成就及社会影响等进行了研讨。
      62岁的曾文寂是一位重残作家,常年卧床。可在20年时间里,他和同样重残的妻子付宇一起,克服身体病痛和生活磨难,不懈创作,发表230万字文学作品,出版了四本书。6月4日,楚天金报用整版篇幅报道了《重残夫妻作家:用写作迎战死神》一文,详细报道了曾文寂夫妇互相扶持顽强创作的故事,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6月12日,武汉市残联副理事长苏厚平和宣文处处长孟祥森一行,来到残疾人作家曾文寂夫妇家中慰问。
      6月15日,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市作协主席董宏猷,武汉市作协驻会副主席王新民,著名作家任蒙,省作协文创室主任、作家望见蓉,以及曾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华奖”的唐淑珍和部分残疾人作家参加了研讨会。
      上午9时,研讨会开始。曾文寂斜靠在椅背上念发言稿时,紧张让他的声音有些磕绊。“我的人生使命,就是用不懈努力,让自己重新站起来,将自己体验到的正相精神传达给更多人,让他们能振奋精神,迎接命运的挑战!”当他用力将这句话说出时,掌声雷动。
      王芳理事长动情地说:“曾文寂用生命写作的文学作品融进了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独特视角,达到了一种净化心灵、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和精神境界,彰显了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
      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董宏猷说,“曾文寂的作品具有典型意义,它不仅是曾文寂夫妇创作的结晶,更是残疾人在创作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是对全市残疾人的一种鼓励。”
      市作协驻会副主席、著名作家王新民说,“作为一名残疾人,曾文寂之所以能在创作上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内心是丰富的,灵魂世界是健全的。他以充满激情的人生态度,坚韧不拔的精神,始终守望着文学创作这条河流,并让这条河流永远奔腾向前。”
      江岸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著名作家任蒙说,“拿到书后,我一直读到深夜12点半。这部作品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有很多亮点,许多片段都十分精彩,有创新之处。比如,小说中很多地方,运用了通常在电影、话剧中才用到的表现手法。更令我感动的地方,是曾文寂对文学的痴迷和矢志不渝的追求。这部作品的精神价值和思想价值将高于文本价值,美学意义和哲学意义将高于文本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