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我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规范化进程
加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我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规范化进程
发布时间:2012-05-24 来源:宜昌市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大 中 小】
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走向规范化是中残联下达 “十二五”残疾人就业工作中的首要任务,近日,宜昌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郑宁率中心四名工作人员赶赴洛阳学习考察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情况,以借鉴经验、拓展思路,为我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奠定基础。
四月的洛阳,不仅花香四溢,这座千年的古都更以它独特的大气姿态拥有着一个为洛阳46.2万残疾人建立的“爱心之家”——占地1.5万平米、高达九层楼的洛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沿着无障碍坡道走近服务大厅入口,平开式玻璃门自动感应打开,大型电子显示屏上“平等、参与、共享”六个醒目大字映入眼帘,大厅正中墙面显示着楼层服务说明,让人一目了然,两侧一字儿摆放着相关残疾人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国家“十二五”规化纲要对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布署》、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关爱残疾人题词……等等展牌;整个大楼米黄色装饰配以黄色灯光,暖意袭人。
洛阳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是中残联评选出来的按比例安残先进单位,在这栋楼中,就业服务占据整栋大楼近一半面积,其中,二楼为残疾人就业服务大厅,三楼为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教室,四楼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各相关科室办公室,六楼为职业培训学校学员宿舍及餐厅。服务大厅各相关职能、办事程序上墙,清晰明了;培训教室宽敞明亮、现代化培训设施一应俱全;办公室职责分明、行为规范清晰;宿舍、餐厅整洁明亮;就业服务软硬件设施规范到位。走道两侧为以咏叹桂、兰、梅、荷及牡丹五花品格的残疾人工作者们的明志自省——洛阳残疾人就业工作者们以关怀、温暖、奉献组成的和谐与力量共奏着一曲“爱的事业”“爱的希望”交响曲。
在参观学习中,宜昌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深感我市服务规范化建设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一是基础设施还未到位,相当部分就业服务机构工作场所还未达标;二是部分县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性质不清晰,有的是差额拨款,有的是自收自支;三是人员配备不到位,部分就业所仅有一人还身兼数职;四是服务项目简单,大部分就业所还未开展职业心理咨询、适应评估、职业康复训练和求职定向指导等服务;五是信息化还未全部到位,有的县市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还不健全;六是“重收缴,轻服务”的思想依旧制约就业服务规范化进程,相当部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还停留在收缴工作层面,对开展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不足。
中国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规范(试点)》早已于2010年6月18日印发。这是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就业服务的基本标准和蓝图,它标志着残疾人就业服务事业由松散型到规范化,由摸索前行走向成熟的历史转折,如今更作为“十二五”期间就业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河南、广东、福建、湖南等等省市纷纷召开残疾人就业服务规范化工作专题会议,下发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文件,走在了规范化建设前列,有的已经达标。“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创建,标志着宜昌市的残疾人工作跨上了新的台阶,而我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经过十几年来的探索与积累,早已形成了市、县二级服务网络,外部条件更加成熟,已到了一个提升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我们应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规范化进程,全面步入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由外延到内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