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弦月之美 >> 正文

记建始县特校教师 陈登尧

用无私的大爱为建始特校师生筑起一堵遮风挡雨的墙

发布时间:2015-03-31 来源:建始县特校 阅读次数:【字体:

 

他从教三十多年的岁月里,先后从事了高中教育、中专教育、初中教育,最后把脚步停留在了特殊教育。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十多年来,他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无私的奉献在了需要耐心和爱心的特殊教育事业上;他无时无刻都在用无私的大爱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特教人无私奉献的师德,他是建始县特校教师陈登尧。

他是教职工心目中的主心骨

特校在创办之初他费尽心血,带领特校一帮人让建始县特殊教育学在艰难之中起步。2000年建始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之初,组织调他到特校工作,他感到非常诧异,因为此前特殊教育这个概念在他大脑里是一片空白。他通过刻苦的钻研和学习才明白了特殊教育工作任务、职责和意义。原来这是让适龄残障少年儿童和普通学生一样平等的接受学校教育。他没有一点畏难情绪、毅然决然投身到建始县的特殊教育事业中。当时的“学校”没有教学楼、没有办公室、没有任何的设施设备、就连一个学生也没有,只有一起调来的十名教师,学校附设在县直幼儿园一楼,办学条件极度艰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特校最年长的人,是他带领老师们从宣传特教知识,动员残障学生入学开始,让建始县的特殊教育在艰难中起步;是他主动呼吁、多方奔走,争取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终于促使县委、政府在2010年把特校整体搬迁作为全县的十大惠民工程之一,投资一千多万元新建特校。目前新学校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多年,一举改变多年来制约学校发展的不利局面,校园建设一举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回望建始特校今天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一点一滴无不渗透着他的辛劳和汗水。

他是残障学生心中的“好爸爸”

由于特校学生的特殊性,特校教师除负责教学工作外,更多的是要扮演起父母的角色,特校有许多发生在他和学生之间的感人事迹在师生和家长中传扬。聋哑学生陈某某父母都是残疾人,家庭条件异常贫困,他悄悄每月给陈某某50元零用钱,解决了他基本的生活问题;智障生胡某某,身体虚弱,时常发病,常常是陈登尧老师陪他看病,督促他吃药;多少个晚上,他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来到学生宿舍,给熟睡中踢了被子的学生盖被子,抚摸发烧感冒的学生是否康复、看看缺少父爱的孩子泪水是否已干….然后他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

他更是一位大家认可的好老师

培智学生的教育教学难度非常大,他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因人而教,不搞满堂灌而是采取个别辅导,面对面、手把手的一个字一个字的教育,只要任何一个学生有些许进步和变化他都会竖起大拇指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比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付出的不知多了好几倍,正是他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使每一个培智学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他在为残障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他向学校建议采取“校店联办”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先后开展了香包编制、十字绣、美容美甲、汽车美容和按摩等项目,取得较好的效果,大多数学生通过培训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但是还是美中不足,毕业学生踏入社会以后没有一个人能自主创业,他在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在现有条件下,资金和交流成了残障人创业的最大障碍,于是他又向学校建议采取“校企联办”的模式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在跟“恩施辰龙钟表有限责任公司”联系后,在学校房屋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在校内建起了了钟表装配车间,采取来料加工,边学边装、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加工。二十几个人组成的车间,灯火通明,鸦雀无声,学生那种认真学习、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氛围让所有人看了都会深受感动。一个月下来,一算账有的技术熟练的还拿了三百多元的工资,少的也拿了一百多元,学生不提有多高兴了。无论是“校店联办”还是“校企联办”模式都为残障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培养和教育下许多特校毕业生通过打工和自主创业实现了自力更生。他们中的佼佼者杨某某,不仅成为州县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典范,还成长为我县首位残疾人政协委员,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陈登尧同志现在虽然现在已经50多岁了,但他还在用饱满的工作热情,无私的大爱去诠释着对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感染和影响着建始特校的一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