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人生路
发布时间:2014-08-26 来源:保康县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大 中 小】
他叫樊昌刚,1974年3月出生,被医院确诊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由于农村条件差,且樊昌刚上面已经有了哥哥姐姐,父母又要忙于生计,更无暇细心照顾。在他3岁那年冬天,樊昌刚不幸掉在火盆里全身大面积烧伤。5岁时不明原因全身浮肿了一个多月,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回家不久,偶然遇到一位土郎中又把他从死神中拉了回来。6岁开始扶着板凳练习走路。8岁的时候拄一个单拐可以走路了。
幼小的樊昌刚身残志坚,把怯懦的自卑转换成高傲的自强,事事爱琢磨、勤思考。不管干什么,他总比一般健全的孩子干得快而好。由于对学习文化知识的无比渴望,十岁才上学的樊昌刚以顽强的毅力,经过6个春夏秋冬,一瘸一拐坚强地走完了小学的学习路。小小年纪的他,把超越别人特别是健全人当作一种挑战,他坚信,只要努力,一定能比别人做的好。那时的樊昌刚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和自己残疾的压力,15岁就告别五彩缤纷的学堂,告别了同龄孩子的天真与浪漫。以囡弱的身躯踏入了复杂的社会。
樊昌刚试着学做小生意,提个小篮子在学校门口卖瓜子,方便面之类的小零食,每天不管是刮风下雨他都会守在学校门口。寒冷的冬天,手和脚都冻伤了,也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只要坚持努力,就会有好的回报。那一年他赚了两百多元,特别有种成就感。有了资金,樊昌刚计划着开家副食店,当满怀信心的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时,遭到父亲和兄长的强烈反对,万般无奈,樊昌刚选择离家出走。母亲非常可伶樊昌刚,但她却无能为力,哥哥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勉强同意帮忙建店。当时在任的歇马镇政府王书记知道他的情况后,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店铺终于开张了,从准备到开张,父亲始终都没有去看他一眼,其实店铺很简陋,四面墙是用土培垒起来的。
店铺开张后,由于没有经营经验,没有资金周转,三年中亏了两千多元。对樊昌刚来说这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求助当地政府帮助在财政所借了五百元。眼看还款时间过了,却无力偿还,只好写信求助县政府和县残联帮助。信寄出后很快得到回音,县政府和县残联不仅替他还了款,还给予了资金救助,帮助樊昌刚度过了难关。
店铺开不成了,樊昌刚便来到县城,经过考察他准备开家爱心书报厅,也得到了县政府和县残联大力支持和帮助。当时残联领导还带着他到处找门面,虽然最后因种种原因没有开成爱心书报厅,但樊昌刚还是特别感激县政府和县残联给予无私的帮助和温暖。
身体的残疾,让樊昌刚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出门打工,他寻思着做点别的事。偶然听说跑三轮车收入还可以,便向亲友借钱,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走村入户拉顾客,当时全镇各村的路很差,经常要凌晨四、五点钟起床,每天晚上都是七八点钟才回到家,辛苦劳累自不待说。一年下来,历经艰辛赚到了人生的第二桶金,也赚到了战胜生活的一份自信。那个时候,经常一个人出门在外,饱一顿饿一顿,早一顿晚一顿,生活特别没规律,经常是碰到路边有干净的水就凑合吃一些随身携带的干粮,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将他压倒,却越发坚定了战胜生活的信心。
樊昌刚苦尽甘来,因为诚信经营,他不仅走上自食其力之路,还迎来了远方一位美丽、贤惠健全姑娘的爱情,组建了温馨幸福的家庭,现在妻子在集镇上经营理发店生意,他购买了新三轮车跑运输,每月都有不错的收入。樊昌刚经常说自己富了不算富,所有残疾人富了才算富,于是他和妻子商量再辛苦几年,扩展理发店门面房,添置几套理发工具免费培训残疾人,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走出家门实现就业梦想。樊昌刚不仅实现了生意、家庭双赢,还有很多业余爱好如打乒乓球、唱歌、书法等,2004在残联的组织下,他参加了襄樊市的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乒乓球比赛,获得了第四名,2011年在保康县举报的第五届青年歌手大赛上获得最佳参与奖。2013年又参加了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乒乓球比赛获得了第二名。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身残志坚的樊昌刚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残疾怨天尤人,而是自强自立,敢于面对现实,乐于面对生活,勇于面对挑战,最终成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