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弦月之美 >> 正文

——记钟祥市残联信访科长陈永清

群众路线模范践行者

发布时间:2014-06-13 来源:钟祥市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陈永清,男,中共党员,1966年8月出生,高中文化,钟祥市残联信访科科长。1994年,陈永清同志在担任郢中街办陈庙村民小组组长期间,因见义勇为奋勇擒贼,当年先后被湖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分区授予湖北省第一届“人武标兵”荣誉称号;被湖北省公安厅授予“全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被荆州地委授予“见义勇为好青年”、“荆州地区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被荆沙市委、荆沙市政府授予“全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十面红旗”、“徐洪刚式的好青年、好民兵”称号;被共青团荆州地委、荆州日报社、荆州电视台评为荆州地区“十杰青年”、“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被钟祥市委、市政府评为“见义勇为好青年”称号;1997年被评为钟祥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

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1996年陈永清被市委市政府特招到市残联工作。从此,他与残疾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96年到市残联,一直在残疾人工作的第一线,在这个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了18年。18年来,陈永清同志始终保持着对残疾人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以残疾人的需求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把残疾人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心系残疾人,勤奋敬业,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努力为广大残疾人群体服务,通过信访渠道较好地维了残疾人合法权益,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爱岗敬业为楷模

陈永清同志关心残疾人,热爱残疾人事业。十多年的工作和努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曾多次被评为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还获得全市“党员干部先进典型人物”称号等。2011年3月,在市残联系统开展的以“八好”(政治修养好、思想品德好、工作业务好、勤政廉洁好、矛盾协调好、同事关系好、领导评价好、残疾人反映好)为标准的民主评议活动中,陈永清同志以高票当选为2010年度“行业标兵”。同年,在全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通过“访民情”、“增感情”、“求实效”、“挖万塘”等系列工作,获“先进个人”称号。

陈永清同志在市残联工作期间,被安排到多个岗位,但他在每个平凡岗位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郢中民政办协助工作期间,他虚心向民政办的其他同志学习,很快熟悉民政工作和残疾人工作,成为业务骨干,在平时的工作中,他走村串户了解残疾人家庭困难,配合社区(村组)干部妥善地协调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问题。

2004年回市残联上班后,考虑到他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市残联领导多次安排他到石牌镇熊洲村,客店镇南庄村,丰乐镇枫梓院村,洋梓镇花山村、天宁村包村驻队,在许许多多实际困难和复杂矛盾面前,他从无怨言,努力克服条件差、生活艰苦的困难,长期吃住在农村,以谦虚谨慎的态度,紧紧依靠村组干部和人民群众,努力学习工作方法,积极寻找破解难题的路径,使各项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他还不忘自己是残疾人工作者的身份,深入残疾人家中走访座谈,调查研究,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工作任务。

在2008—2009年分管残疾人服务中心基建期间,他坚持与质监部门的监理和业主监理吃住在工地,从了解规划、熟悉图纸,到检查进料质量、查验桩基承载力等重要环节,他都要过目,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年多的双休日,他都不得不拿来“充公”了。工程结束后,他深有体会地说:“我管了一年多的基建,等于读了几年的专业书。”

2010年,陈永清同志担任的是市残联信访科副科长,考虑到科长是个女同志,且腿脚不方便,他便主动承担工作重任,与来访残疾人交心谈心,没有上下班之分;深入到农村村组和机关企业调查、协调,没有远近之分。在工作方法上,他热爱学习,全面理解和掌握惠残新法规、新政策的基本精神,首先给自己的大脑“充足电”;在全面了解残疾人问题的基础上,他善于做残疾人的思想疏导工作,三言两语就能很快拉近与残疾人之间的感情距离;他搞工作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看准的问题紧抓不放,直至把矛盾彻底协调好,达到公平公正、残疾人基本满意为止。2010年,正是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的高峰,前来申请换证办证的人有时一天达到300多人,负责办证的同志忙不过来,他就主动协助,帮残疾人填表,替办证员解释,遇到腿脚不方便的残疾人主动搀扶,给公交车费并送上车。遇到通过鉴定达不到某一级别而残疾人不能理解的,他都要苦口婆心地上前解说;遇到根本不够残疾人标准但坚持要办证,甚至对鉴定医生或办证员纠缠不休的,他还是不畏困难,总是第一个出面,不厌其烦地为其解释残疾人办证标准,耐心地说明违规办证的危害性,使其思想逐步得到疏通,有效地化解了一个个复杂的矛盾,有力地维护了正常的办证秩序和办事的公平性。

负责机关水电管理期间,他按照领导的安排,很快摸清水电线路走向,科学地调整安装水表、电表,把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的水电线路分割得一清二楚,并能坚持原则,按月收费,结束了“吃大锅饭”的局面。

在全市房屋征收包联工作期间,陈永清同志连续三年、四次圆满完成房屋征收任务。他大力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坚持服务到家到人,为方便工作,有时在半夜还走访入户。他严格按照房屋征收秩序、坚持一个政策执行到底,在区域指挥部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通过与拆迁户、拆迁公司、评估公司沟通协调,最终顺利完成任务。他始终胸怀一个心愿:不让一个被征收户落后,不让一个被征收户的签约奖受损,切实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一心帮困倾真情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频发、凸显,大量的社会矛盾问题以信访的形式反映出来。残疾人信访又具有特殊性,既要维护安定大局化解社会矛盾,又要实实在在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要让残疾人带着问题而来,携着满意而归,这就意味着残疾人工作者面临许多压力和困难。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陈永清同志坚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掌握有关信访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加深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开阔思路,提高工作能力。

从事这份特殊的事业多年,陈永清深知残疾人的难处和无奈,所以在自己的专业和能力范围内,他经常是倾其所有,从早忙到晚,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这样那样的服务和帮助,面对别人的质疑,他说:“一名残疾人工作者,我必须尽我的所能来帮助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把残疾人当作自己的亲戚看,把残疾人的事当成自己的私事办,复杂的事简单办,简单的事认真办,紧急的事马上办,只要是合理合法合政策的就一定能够办好!残疾人的事,如果我们不帮,谁来帮?”近几年,在他和信访科其他同志的努力下,许多上访、咨询的残疾人都在信访科解决得停停当当,一年没有几个残疾人直接找市残联领导,到市政府、荆门市残联上访的也较以前少多了。

陈永清做残疾人工作总是满腔热情,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方法。2010年,胡集镇一残疾人要办一个公司,跑到市残联要求在他出示的材料上加盖市残联公章,希望得到市直有关单位的支持。后来,该残疾人几次到市工商局、市交通局等多个部门,相关部门均以注册资金不到位和现行政策不支持为由,而无法办理相关手续。后来,该残疾人到市残联上访,在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又到市工商局、交通局讲狠话,如不给办理他就要如何如何。市残联得知后,及时安排陈永清同志前去工商局协调。陈永清给他讲工作程序、办事原则,并带他逐个部门找主要领导拜访,帮他说好话、要人情,考虑到他没有足够的资金办理注册登记,便请市房地产局派人到他家对其房屋评估20万元注册资产作抵押,在这种情况下,市工商局才破例为其办理注册登记工商营业证。

2013年,郢中街办的吴顺兵接连遭遇两次灾难。4月,一场大火让他家一贫如洗,家里东西几乎被全部烧光了。同年6月,吴顺兵一家三口骑摩托车又遭车祸,造成妻、子两人轻伤,他受重伤致高位截瘫,造成肢体一级残疾。一家三口住院抢救期间,医疗费用花去18万,肇事车辆无钱支付,向亲戚朋友借完后还是不够。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这个幸福完整的家承受不住了,妻子看着躺在床上的吴顺兵,整天以泪洗面。经人介绍找到市残联陈永清后,陈永清热情接待了她,并问清她的实际情况和现在面临的困难。积极与各部门协调,顺利帮助吴顺兵到市中医院住院治疗,中医院承诺免去其全部住院费用。陈永清看到吴顺兵一家遭遇两场灾难,且家里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又将慰问资金及物资及时送到他家里。同时,多次帮其找郢中街办、中果园社区协调,将吴顺兵一家纳入低保,让这个困难的家庭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陈永清说:“残疾人工作不想做就是事事难,想做好也并不难。因为,一是有惠残的政策支持,二是有人道的善心驱使,三是良好的社会氛围。”

 

克服困难为事业

陈永清家住城郊,距离市残联还有10公里的路程。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从不因为路途远而要求组织特殊照顾。以前上下班都是靠骑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从不迟到早退,现虽有小车代步,从来没有向领导提出给予燃油费补助等要求。他家里还种有农田,上有耄耋之年且患有老年性疾病的老母亲,下有两个孩子尚未成家,妻子在家务农身体不好,经常小病不断,但他考虑到工作的需要和组织上的难处,从不轻易向领导请假要照顾,他把许多他该做的农活、家务事都安排在下班后和双休日去做。他虽然生活节俭,朴实无华,但他充实、自信、快乐、幸福。他当年见义勇为时被犯罪嫌疑人杀伤多处,个别器官被摘除,身体多处受损,落下疼痛的毛病,有时半夜里被疼醒,但他从不向单位领导吐露,他常说:“党组织对得起他,他必须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工作才对,感恩于党,报恩于社会。”

他自信、乐观的态度,深深感染着市残联的同事们,也感染着找过他的残疾人朋友。他和残疾人有着深厚的感情,最能够理解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上访残疾人情绪易于波动,有的急躁激动,有的沉默寡言,他接待时总是以乐观的态度和朋友的身份与这些残疾人平等交流谈心,耐心倾听残疾人的诉说,热心向残疾人解释惠残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助残疾人解除苦恼和困惑,恢复生活的信心。

十几年来,他默默无闻地为有需求、找上门的残疾人办理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实事,但他从不图什么回报。郢中街办汪庙村王永德,一家6人就有3个残疾人,夫妻、老母亲都是下肢残疾人,3个孩子中大的外出打工,两个小的龙凤双胞胎正在读高中,夫妻两人很勤劳,在家开了豆腐作坊,妻子在家搞加工,王永德赶着驴车在周边几个村组叫卖,日子还过得去。2008年冬下大雪,老王的驴子被冻死了,一家人为此很伤心。他向很多人打听想再买一头,但由于本地的驴子几乎绝种,一直不能如愿,这下可把老王急得团团转。陈永清听说后,了解到王永德的家庭作坊情况,也觉得这是个麻烦事。“是呀,老王没了驴子就意味着他家的豆皮豆腐销不出去,一家人的生活没了着落。”陈永清没有向市残联领导汇报此事,他暗暗给自己交代:残疾人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再难也要想办法帮他买一头驴子!那段时间,陈永清比王永德还着急,一下班就抽空找贩牛的、卖马的、开卖驴肉餐馆的到处打听,前后跑了2个多月,终于通过一个朋友从甘肃那边为王永德购来了一头比较理想的驴子,驴价也只1000多元。王永德很想重谢陈永清,但陈永清说:“还用谢吗?你是残疾人,我是市残联的,你的困难你说我该不该帮助?我能够看到你赶着毛驴叫卖豆皮豆腐,你快乐我也高兴。”

 

精诚团结顾大局

陈永清同志能够以大局为重,尊重领导,团结同事。他常说:“单位就像一个家庭,在一起工作不容易,我们应该多一点包容之心。残疾人工作是社会化工作,同事之间需要和谐相处、和衷共济、精诚合作”。他与同事相处时,总是表现出谦虚谨慎,不以英雄而自居,但以英雄而自勉。尽量为女同志和年轻的同志分担力所能及的工作,吃苦的事、下力的事、跑路的事,他都争着去干,处处为他人做表率,大家都愿意与他结伴合伙搞工作。在荣誉和待遇面前,他总是推让给别人,不要组织照顾,不要特殊待遇,不要社会荣誉。当某一件事情没有做好或出现失误时,他能够闭门思过,主动检查自己的错误,不推卸责任,并设法及时弥补工作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