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残疾老人的“凡人善举”
发布时间:2014-03-20 来源:洪山区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大 中 小】
每天清晨,在武汉市洪山区天兴乡移民小区里,每天都能看到一位老人一瘸一跛推着一辆小三轮车,在居民门口收集垃圾,然后运到垃圾集中点。和他同样做清运工作的环卫工都拿工资,他却不拿一分报酬。无论是春来秋网还是寒冬酷暑,这位老人一做就是十年,没有报酬,只有付出。他,就是洪山区天兴乡江心村的尹和平同志。日前,因为他十年如一日,常年坚持善举,赢得百姓赞誉声声,被洪山区被评为“100位身边好人”,楚天都市报和武汉晚报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宣扬。
改变居民陋习甘当“清道夫”
60岁的尹和平一生未婚,因下肢残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谈起他,大家只记得大约在10年前,他开始在洲上村庄里当起了义务环卫工。
1998年,天兴洲实施移民,由天兴洲搬到北洋桥移民新村居住。刚搬到新区,由于这个移民小区的全部住户都是天兴洲的农民,一来小区设施不够齐全,二来农民的垃圾乱扔生活习惯难改,房前屋后乱搭乱盖,公共绿地被随意开垦种菜,环境一度脏乱。对此恶习,尹和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自告奋勇地又在小区当起了义务保洁员。每天清晨,他围着小区一栋房子连着一栋子打扫,将564户人家门前的垃圾收集到一起,送到垃圾站。刚开始,有人以为他是为了翻找垃圾里的废旧物品去卖,有人不让打扫,还说了不少难听的话。久而久之,大家才发现他对那些毫无用处的生活垃圾也一并集中清运。
当被问起图个啥,本分的的尹和平总是这样说:“过去住在洲上条件差不注意环境卫生还说得过去,现在国家让我们搬到新区,盖这么好的房子,总得收拾得干干净净,才能尽快融入到中心城区!”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看似简单的一件事,他默默无闻地做了十年,没有要一分钱的报酬。
创建文明小区甘当“急先锋”
尹和平生活过得相当艰难,一间10平方米,便是他的家,整个家中一贫如洗;每季度几百块钱的农村低保,是他唯一的生活来源。
事实上,几年前移民新村旁边就有一个大型的垃圾场,而从新村到武汉火车站只有十多分钟的路程。如果想捡垃圾获利,周边的火车站和垃圾场却是天然的“富矿”;在移民小区捡垃圾几乎是无利可图,这里的住户都是节俭惯了的农民。
搬到移民新区后不久,在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活动中,为了更好地为小区居民服务,尹和平决心要为小区创建活动出一份微薄的力量,从节俭的经费自购了一辆三轮车,他的清运工作更加规范化了,每天早晚各清四五车垃圾。特别是在武汉市开展城管革命后,尽管小区配备了七八名保洁员,尹和平仍就每天早跟随他们一起干活。其他人都有工资,唯独他是义务工。如今,在他的感召下,居民们终于理解了尹和平的良苦用心,全小区很少能再看到垃圾乱扔乱倒和乱搭乱盖的现象。
为生命终结者甘当“美容师”
在农村老人去世称为白喜事,移民新区的居民仍保持着在家停丧三天的习俗,为去世老人沐浴更衣,以前在乡间有专人从事,但现在已很难找到愿意做这种事的人。一是为了节俭,不愿意从殡仪馆请殡仪师,二是忌讳、害怕,没人敢做这样的事。但又缺之不可,通常做这种事都是乡亲间互相帮忙,不能算是一门职业,也没有收入。
尹和平常想:“人活着要有尊严,那么为逝者整理遗容,是给生命最后的尊严,做这样的事有意义”。于是,也不知从哪一年起,尹和平主动承担了为天兴洲生命终结者整理遗容的任务。只要村里有老人去世,居民们一找到了尹和平帮忙,他从不推脱,主动帮忙,不计报酬。他,就是这样凭着对村民的热爱和对逝者的敬重,几年如一日,每次都是认真仔细地为每位逝者沐浴更衣、整理遗容,赢得了逝者亲属们的高度赞颂。
这就是一位身体有残疾的老人的“善举”,无论是义务收垃圾、带头除陋习,还是帮忙办丧事,这些别人不愿做的事,尹和平都做了,而且一做就是十年,做得那么从容,那么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