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弦月之美 >> 正文

宜都“盲人”为杨振宁恩师立传

宜都“盲人”为杨振宁恩师立传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宜都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5月19日,宜都市视力残疾青年陈海艳(笔名海燕),在北京举行其新书《耿耿忠心效桑梓——王竹溪的人生与学术生涯》的首发式,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为其新书题字。
    今年39岁的陈海艳生于湖北省公安县,幼年随父迁至宜都,现供职于宜昌港务集团枝城港铁路运输公司。6岁时,陈海艳右眼因视神经萎缩导致失明,左眼高度近视,视力残疾3级(近乎失明)。正是这位居住在小城一隅的残疾青年,在极端简陋的条件下,凭着坚强的毅力,通过20余年资料的收集整理,花费3年时间,编著了一部详实反映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王竹溪先生人生经历与学术生涯的25万字的书稿。《耿耿忠心效桑梓》以时间为坐标,从人生经历和学术生涯两方面叙述了知名人物王竹溪光辉灿烂的一生。
    今年3月6日,在新书即将出版之际,陈海艳试探性地给该书传主王竹溪之弟子杨振宁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请他为该书封面题字。3月8日,陈海艳就收到了杨振宁发来的回函:“海燕:很高兴你准备出一本关于王竹溪先生的书,我同意你的请求。杨振宁”,并随邮件发来了他亲笔题字的电子版。
    5月15日中午,陈海艳从宜都出发,前往北京。他于5月19日上午10时,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办公大楼14楼举行为期半天的新书首发式。在仪式上,陈海艳,北京大学资深教授、第三世界科学院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林纯镇,全国人大法制司国家法室巡视员、王竹溪之子王世瑚和出版社领导做了现场发言。
                    眼盲孩子有个文学梦
    海燕是农村孩子,1974年出身于湖北公安县一个普通农家。幸福的童年在6岁时拐了个弯,彼时,他的右眼突然失明,经当地医院检查为视神经萎缩,按当时的医疗水平,不可能医治。11岁那年,海燕随父迁往宜都。更为糟糕的是,读初二时,他的左眼视力也急剧下降,发展到后来,视力不到0.1,即使戴上1500度的高度近视眼镜,视力也不到0.2,与盲人无异。
    重见光明无望,海燕凭着常人无法理解的毅力,读完了中专,自修了大专。对海燕而言,对写作的爱,几乎与生俱来,克服视力微弱的困难,他在稿纸上一个个“码字”。1994年,海燕的一篇随笔《相信自己》发表,这是他的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当学校老师将5元稿费给他时,他激动不已,那时他每月的生活费是40元。
    发表文章所带来的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让海燕越来越感兴趣。从此,他笔耕不辍。1994年,海燕在宜昌港务集团枝城港铁路运输公司上班,每天下班回家,帮家人干完家务活后,随即投入紧张的写作中。从新闻、通讯,再到散文、小小说、诗歌,先后发表文章200篇。写作成了他唯一的业余爱好,这一坚持,就是数十载。
                    坚持20年只为一件事
    1990年,海燕回老家时,从《公安文史资料》上第一次看到了关于王竹溪先生的介绍:生于公安,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执教40余年,座下弟子数千人,甚至包括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对这位出自故乡的伟大科学家,海燕充满了崇敬。以后每次回公安,他都不忘查阅《公安县志》,以了解更多关于王竹溪的信息。
    经过20余年的积累,海燕准备动笔将王竹溪先生的故事写下来。
    为科学家立传,是一项相当辛苦的工作,既要有出色的文笔,还要对传主所从事的相关科学知识有所了解,这是一件文理
兼重的工作,需要出色的编辑能力、写作技巧和相当宽泛的知识面。为了看懂关于王竹溪的文字记载,海燕翻查了大量资料。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放弃,看不懂书就慢慢研究,村里找不到参考书便到档案馆等地方查阅。
    2008年11月28日,海燕与王竹溪的弟子、中国核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原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教授王正行通电话,表示自己将写一部尽量完整反映王竹溪人生经历与学术生涯的著作,王教授表示支持,并告诉他有关物理专业方面的问题可以向他请教,他将尽力给予答复。
    随后,海燕还与《王竹溪传》的主编之一张遵明取得联系,张遵明是王竹溪纪念馆的高级顾问,他答应海燕,有关王竹溪纪念馆部分可尽量询问他。通过张遵明,海燕还与王竹溪先生的家属、其儿媳盛淑兰女士等人取得了联系。
                    为著名物理学家立传
    深厚的积累后,2009年,海燕克服身体残疾,一个个字艰辛写作,累并快乐着。每天下班后的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1点,成了他雷打不动的写作时间,双休日他全用在了写作上。因视力残疾,在创作过程中家人包括他自己曾几度想放弃,但他终于坚持了下来。2012年4月,厚达564页(大信纸)25万字的手写稿完成。
    文友们提醒他,如果要出版,要换成电子版,对于一个“盲人”来说,这是个大工程。加之书稿中有数十幅(张)图表、3000余非中文词汇(英文、俄文与阿拉伯文等),毫无电脑打字经验的海燕想放弃,但他明白不能逃避,通过读屏软件和近百天坚持不懈的战斗,书稿终于用仿宋体打完。接着,他又对书稿进行了7次修改,并亲自设计封面、封底和书中插图。当书稿最终以一种漂亮、整洁的面孔出现在屏幕上时,海燕喜极而泣!
    经过几次联系,海燕最终决定将这部凝聚了希望的心血之作交由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9月与该社签订了合同,定名为《耿耿忠心效桑梓——王竹溪的人生与学术生涯》。该书以时间为坐标,从人生经历和学术生涯两方面叙述了这位知名人物王竹溪先生光辉灿烂的一生。
                    杨振宁亲笔为书题名
    为了让这本书的出版更有意义,经与出版社编辑商量,海燕希望请王竹溪先生的弟子、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为书名题字。
    今年3月6日,海燕抱着忐忑的心情给杨振宁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委婉地提出了希望杨教授能为自己“稚嫩的作品”题写书名《王竹溪》。
    忐忑中等待了一天,3月8日上午10时,海燕收到了杨振宁先生的回函,海燕激动地点开邮件:“海燕:很高兴你准备出一本关于王竹溪先生的书,我同意你的请求。杨振宁”,并随邮件发来了他亲笔题写的书名的电子版。
    成功之日,回首当初,感慨良多。海燕说这部书在北京举行首发式后,还在公安、宜都签名售书,等这段时间忙完后,他还计划进行另外几部作品的创作:自传体小说《海燕》、中篇小说《抉择》、历史类小说《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