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弦月之美 >> 正文

记湖北省学雷锋模范、阳新首届“十佳残疾人”黄自佳

与爱同行

发布时间:2012-06-08 来源:阳新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黄自佳生于1964年,木港下彭村人。他自强不息,热爱生活,钟爱老师职业,播撒师爱。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通过互联网建起了一座人间最美的彩虹,帮助了十多所中小学近百名贫困生上学。“爱人者人爱”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如今他已是湖北省学雷锋模范、黄石市师德标兵、市级骨干教师、木港中心中学办公室主任。并且赢得广东的省和平县健全姑娘曾晓红的爱,他的事迹,曾被《人民日报》、《辽宁青年》、《黄石晚报》等多家媒报道。

      一篇美文,开启爱的心窗
      1990年,黄连已经25岁了。在农村他是个大龄青年。渴求爱的火焰熊熊燃烧,他挑灯夜战,把一股浓烈的感情,倾注笔端,写成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爱的渴望》。
文章很快在杂志《中国残疾人》上发表。此时的曾红在广东和平县邮电局当报刊分拣员,无意中看到了这篇文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写了一封信寄出去了,以后,两人书信频传。半年后,她勇敢地来到黄连的小山村。当她走进那间黑暗破旧的土屋时,第一次见到了黄连,他体态的丑陋比自己想像的还要惨:1.4米的个头,鸡胸、驼背。踏上归途时,她的心情灰暗。回到广东,黄连的书信也随之而到。他书信中闪烁出的才气,流露出的真情,让她心中重新点燃起温暖。
      尽管他外表难看,尽管他家徒四壁,但觉得生活中没有这个人,自己感到很空虚。她要嫁给这个残疾人。爸妈要和她断绝关系,她只好不辞而别。

      《夫妻日记》,记录喜怒哀乐
      爱情是浪漫的、美好的,但生活却是现实的、冷酷的,曾红必须经历凄风冷雨。吃饭是最大的难题。没有柴自己砍。开始不会,曾红跟着村里人学,有时柴没砍到,倒把自己手砍了。夏天太阳一出来,地上像着了火,戴着600度近视眼镜的她,汗流如注,眼镜打滑,鼻梁的皮都磨破了,疼得没法,只好不戴。没了眼镜眼前灰蒙蒙一片,砍的柴少,刀伤在手上时多。没了菜自己种。一次挑粪跌了跤,镜片摔碎了,粪泼了曾红一身。一个去厕所都要洗手的城里姑娘,落到这种境地,回到家里,她倒在床上号啕大哭。黄连在村里当民办教师,一年工资600元。年底工资还不见踪影。年三十了,黄连只好到村支书家里去讨薪。两手空空回到家,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曾红哭了,黄连也哭了,乡亲们听到哭声赶来,这个送半斤油,那个送一斤肉。物质生活极度空乏,精神生活却另有一番天地。家穷并没有消磨他们灼烈的情感。在困苦的日子里,他们共同书写《夫妻日记》。
1992年12月6日,小雨
      妻:几个月的女儿吵闹完刚睡,在寂寞寒冷的空房里我思绪万千。嫁入这个穷人家,不,应该说是一往无前地投入你的怀抱,未成婚前可谓有一千个最坏的设想,可生活却有一万种磨难……苦,真苦,我总是问自己:你悔过吗?我没悔过。虽苦,但我们充实,这种充实是别人永远也理解不到的。
      夫:红,打开《夫妻日记》,我的心就揪紧了,你的苦痛就是我的苦痛,多想用双手给你围成一个温馨的港湾,多想用胸膛给你营造一座明朗的天空,可我这个残疾丈夫不能,什么也不能,给你的只有真诚,只有爱。用爱充实我们的生活。
      《夫妻日记》成了夫妻情感的纽带,给了他们战胜艰难困苦的勇气和力量。

      夫唱妇和,网上架“爱心桥”
      1996年,师范学校在民师里招生,学费是8000元。黄连太想去了。孩子连一瓶娃哈哈都喝不着,怎么拿8000元去读书?!“机会难得,一定要去念,砸锅卖铁也要把钱凑上。”妻子四处奔波终筹齐钱。黄连读书去了,600元工资没了,这个家只有靠曾红种田去支撑。这一年,平时别说吃肉,菜里的油星也很少见。
      女儿过生日,曾红煮了4个鸡蛋,父女俩一人两个。曾红说自己吃鸡蛋过敏。女儿剩了半个鸡蛋,她躲在屋里吃了。黄连见此情景,含泪问她:“你为什么哄我?”曾红说:“你和孩子身体差,应加强营养,我体质好,能挺住。”听了妻子的话,黄连泪水夺眶而出。
      第三年,黄连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成了一名公办教师。此间,曾红也因组织关照,到镇文化站上班。去年,黄连调到木港镇中学教书,妻子转岗,也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
      仅半个月时间,黄连和曾红就将各自班里学生的情况摸清楚了。20多名困难学生,令他们寝食难安,一闭上眼睛,这些学生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状况便呈现在眼前。黄连在床上翻来覆去,终于想到通过网络帮助学生。 为了学生,一咬牙,黄连硬是向朋友借了4000元买了台电脑。
      学生郑某,母亲患精神病,家庭十分贫寒。黄连和曾红在网上发出了请求救助该学生的帖子。3天之后,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学教授回信,乐意资助他。今年开学这位好心教授寄来了250元学费,以后又每月按时寄来50元生活费。
      去年10月,武汉十几台小车缓缓驶进了木港中学,带来了上万元的衣服、书籍、体育用品。之后,他们与全校师生进行了交友活动,当场有50多位学生成了救助对象。不速之客是黄连和曾红通过网络引来的“武汉热线”及“心之旅”等网站的版主。
      他先后利用电脑上网为阳新县最边远的北山小学及木港镇几个贫困学校,如:吉山小学、枣园小学、贺洞小学、塘畔小学、坳头小学、木港中学、东春中学、木港完中等十多个中小学,经他联系帮扶上大学的贫困大学生有十几位。这一切都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花费极大的精力,贴上巨资去做这些事情。目前,黄老师和“武汉热线”、“武汉心之旅助学”、“武汉志愿者联盟”、“博爱中国慈善网”“凤凰公益志愿者”“希望大地助学工作室”、“时光爱心公益团”等十多家公益社团有联系合作。
      阳新是个打工大县,学校里有好多留守孩子,他们的教育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为了顺应时代教育,黄老师与时俱进,创新教育形式,创建了自己的教育博客,组建了多个学生QQ群,目的都是为了关注学生的成长,走进学生的心灵。
      从教30年来,他先后赞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资助金额3万多元,赢得了师生和社会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