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残联为残疾人牵红线,做红娘
身有残疾 爱无残缺
发布时间:2012-05-24 来源:点军区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大 中 小】
5月3日上午12点,一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相互搀扶着缓缓步入“婚礼殿堂”,虽然他们的世界是无声的,但他们却能从每人脸上洋溢的甜蜜笑容里感受到大家的诚挚祝福,新郎朱春雷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用手语向大家致答谢词,他说:我和我的妻子都是聋人,对于爱情,我们和健全人一样都有美好的憧憬与追求,但我们相对健全人来说,追求爱的脚步更为艰辛,我要感谢各位亲朋好友给了我大力的支持,更要感谢点军区残联的领导,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们有了稳定的工作,工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能够自信地去追求爱情,组建家庭。
这对小夫妻均为点军区的听力残疾人,他们相爱多年,但由于工作一直不稳定,双方家长对他们的结合都持反对意见,致使两个家庭之间产生了矛盾,双方家长多次找到区残联,希望残联出面协调。残联在了解情况后,决定先从安置残疾人就业入手,就业才是残疾人实现人生价值和权利的关键。残疾人一旦有了稳定的职业,也就有了稳定的经济基础,先立业才能成家。在区残联的帮助下,将两名聋人安置在适合的岗位上就业,由于两人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很快就与企业签订了正式合同,各自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双方家长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同意了他俩的婚事。在婚礼前一天,一对新人和双方家长专程赶到区残联,邀请区残联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他们的婚礼,并邀请何德富理事长做他俩的证婚人。为了让婚礼现场沟通无障碍,区残联还为他们请来了市残联退休干部王天琼老师做他们的现场手语翻译。
据悉,随着近年来惠残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婚姻为例,适龄残疾人的已婚率为62.5%,远低于全社会83.1%的水平,而未婚率的比例一直持小幅上升的趋势。只有通过残疾人就业才能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但残疾人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必须整合全社会力量,同心协力才能做得更好,在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残联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残有所助、劳有所得,实现脱贫致富,共享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