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二年第一期
二〇一二年第一期
发布时间:2012-05-02 来源:湖北省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大 中 小】
情况反映
二〇一二年第一期
(总第140期)
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 2012年3月30日
编者按: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对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是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面,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为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鄂州市积极探索,推行“五抓”举措,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其中,探索出了一条残疾人社区康复的成功之路。今年2月,中国残联康复部副主任曹跃进一行对鄂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进行了考察,对鄂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鄂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成功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鄂州市推行“五抓”举措
积极探索残疾人社区康复新模式
考察结束后,曹跃进充分肯定了鄂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成效和做法。他认为,鄂州地域不大、经济总量不高,却善于把握机遇,敢于先行先试,围绕全市城乡一体化和综合改革示范建设,坚持“抓平台、抓网络、抓基础、抓示范、抓项目”,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当,不论是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的建立、康复协调员的配备、培训、考核,还是残疾人社区康复活动的开展,都卓有成效,尤其是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积极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其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全国是个创举,探索出了一条残疾人社区康复的成功之路。主要做法是:
一是抓服务平台建设。鄂州将原有的320个村、56个社区整合为34个城市社区和106个农村新社区,对140个新社区进行了全域谋划、整体规划,按照“建设标准一致、服务内容一致、考核方法一致、经费补贴一致”的原则,在全市每一个社区服务中心都规划建设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并全部实施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实现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设施全覆盖。目前,已投资600多万元,建成恒大、池湖、横山、郭垱、寒溪、滨湖等46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正在建设之中的社区有12个,配发残疾人社区康复训练器材1260件(套),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的服务平台。
二是抓服务网络建设。全市25个街道、乡镇、376个村和社区共选聘了401名残疾人康复协调员,每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配备了1至2名兼职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员,残疾人社区康复的组织网络初步建立。
三是抓基础数据筛查。组织各村、社区康复协调员对全市残疾人逐户上门进行调查摸底,掌握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对其中有康复需求的2.1万名残疾人进行了功能评定和需求分类,并建立了康复需求和服务档案。举办全市康复服务管理人员开展了专业人才培训、岗前培训、定期轮训、专项培训等培训活动,培训1823人次。制定出台了疾人社区康复协调员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规范了管理,推动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
四是抓示范窗口建设。注重建设和完善市级康复服务平台,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逐步推进的方法开展康复服务项目。如在聋儿听力语言训练项目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在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项目上采取合作经营;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项目上采取公办民营的模式。从运营情况来看,项目管理规范,成效明显,示范作用突出,带动了全市社区康复工作的发展。
五是抓重点项目实施。各社区在认真开展残疾预防、康复知识宣传、辅导社区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还积极做好重点康复项目的实施。完成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161人。残联与卫生等部门开展了精神残疾人专项调研和调查活动,为4884名精神残疾人建立了档案资料,对肇事肇祸精神残疾人康复治疗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实行集中收治、护理,对23名精神残疾人进行了“解锁”行动,推行医疗机构减免、残联补贴、医疗保险报销等政策,对891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实施了免费住院治疗。与医疗机构签订了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项目协议书,对贫困白内障患者给予补助,实施了免费治疗,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04例。举办“辅助器具进家庭”、“无障碍活动进家庭”等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全国、全省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试点工作,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95户。
针对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发展方向,曹跃进指出,社区康复要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从医疗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化,不断拓宽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领域,转变过去残疾人社区康复偏重肢体残疾人的方式,要面向肢体、精神、视力、智力和听力言语各类残疾人,提高全方位的康复服务,要调动社会和社区资源,在精神残疾人的精神抚慰、社会回归、智力残疾人的社会认知和生活自理培训等方面多做积极探索,鄂州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先行先试,率先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
本期报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中国残联各部、厅,省政府残工委各成员单位
发:市、州、县(市、区)残工委、残联,大型企业残联
省残联机关各处室及直属单位
《情况反映》电子版:www.hbdpf.org.cn
信息报送信箱:hb_bgs@cdp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