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子期刊 >> 情况反映 >> 正文

二〇〇九年第八期

二〇〇九年第八期

发布时间:2012-05-02 来源:湖北省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情况反映

二○○九年第八期

(总第127期)

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             2009年10月12

编者按:省委10号文件出台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大残疾人也深受鼓舞,各级残联也纷纷采取措施深入贯彻文件精神。一直以来,黄冈市作为革命老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但今年以来,黄冈市残联准确把握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抓住省委10号文件出台带来的机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残疾人工作,坚持以残疾人得实惠为首要原则,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把握重点,突出特色,求实创新,扎实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促进了全市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

勇于创新    务求实效

扎实推进残疾人两大体系建设

黄冈市残疾人联合会

近年来,黄冈市残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着力点,以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为根本,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和提高服务残疾人水平为落脚点,把握重点抓特色,坚持创新求突破,积极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全市残疾人事业得到稳步发展。

一、把握机遇,争取政府主导发展

政府主导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根本。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了惠及弱势群体利益的政策,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黄冈残联以此为契机,积极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大局,统一部署,统筹安排。

(一)将为残疾人办实事列入市政府民生工程实施。2009年黄冈市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为农村特困和贫困残疾人户实施危房改造2000户,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1000例”作为年度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这在全市残疾人工作历史上是首次,不仅让更多的残疾人直接受益,更重要的是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使各县(市、区)和各部门对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更加关注和关心,对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发展环境。

(二)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为建立残疾人工作的长效机制,黄冈市政府市长办公会决定“全市残疾人工作年底单独考核,先进单位和个人以市政府名义表彰”。今年年初召开了残疾人工作会议,邀请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参加,并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将残疾人工作任务和目标量化落实。

(三)将残疾人工作难点写入政协提案督办落实。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通过提出政协提案的途径解决残疾人社会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今年,市残联理事长作为政协常委联合界别委员提出了涉及残疾人就业、0-6岁儿童抢救性康复、重度残疾人生活保障等四件政协提案,均得到采纳,送相关单位督办落实。特别是“开展0-6岁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提案被列为政协主席会督办的两个提案之一,为开展0-6岁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顺利进行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二、狠抓基础,着力构筑服务平台

夯实基础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必要条件。我们从黄冈实际出发,加强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紧抓设施建设不放松、加快组织网络建设建平台,着力打牢构筑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

(一)摸“家底”,建台帐。年初,市残联安排调研月活动,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带着新思路、新课题、新目标,深入乡镇社区、深入残疾人家庭、深入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中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掌握第一手信息,了解残疾人最实际的困难、了解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今年开展“0-6岁儿童抢救性康复需求”情况调研,为省、市领导“加强0-6岁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决策提供了详实的数字依据。对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残疾人生活状况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得到市领导的重视。依据调研提出的市政协提案被作为重点提案送相关部门办理。各县(市、区)积极参与调研,做到调研与摸底相结合,形成台帐,为开展这两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中残联领导来黄冈调研,对最基础的数据台帐给予了高度肯定。

(二)抓设施,上项目。始终把服务残疾人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作为年度工作评价的一个先决性指标来考核,把服务残疾人的项目建设作为残联系统一个形象窗口、一个服务平台来落实,实现了年年有突破的发展态势。在以前发展的基础上,2007年黄梅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竣工、2008年团风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扩建投入使用、2009年麻城市残疾人新综合服务大楼建设完工。此外,蕲春、英山、罗田三县康复中心建设也进入实质性筹建之中。依托基础设施,各地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了假肢装配、聋儿语训、辅助器具供应、盲人按摩培训、就业培训、康复训练、文体活动、维权中心、服务在线等项目33个,每年直接服务残疾人上万人次,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网络覆盖”的服务体系。

(三)强组织,成网络。一是加强乡镇残联建设。早在2005年,黄冈市委办公室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通知》(黄办发[2005]14号)。根据通知精神,县市区普遍建立了乡镇残联,每年召开一次残联工作会议部署年度残疾人工作。二是加强残疾人专门协会建设。市县二级均已按上级要求和协会章程建立五个专门协会,每年确定相应的主题开展活动,调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市县残联分别安排协会工作经费指导协会开展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黄冈市聋人协会、盲人协会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能够独立组织活动。三是逐步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和专职联络员。县(市、区)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办法,城区社区全部配备残疾人专职联络员211名。乡镇专职联络员队伍逐步扩大,团风县14个乡镇全部配备专职残疾人委员,工作成效明显。

三、建立机制,重在实现难点突破

抓重点、破难点,建立长效的机制是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按照“把握重点抓特色,坚持创新求突破”的发展理念,立足密切配合、统筹协作的机制要求,从大处着手、从全局着眼、从关键处突破,探索建立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突破残保金征收瓶颈。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既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宣传残疾人工作的有效途径,还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有效资金保障。为规范残保金征收,市残联、市地税联合印发《黄冈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规程》(黄地税发[2009]6号),全市残保金交由地税征收(包括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残疾人就业服务部负责残疾人就业核查,登记残疾人就业信息、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推荐残疾人就业。这不仅优化了征收效果,还加强了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

(二)突破各部门协作难关。将残疾人工作纳入部门工作统一部署,采取优惠政策突出扶持,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提高生活水平。2007年黄冈市残联分别联合民政、扶贫、教育部门行文,就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残疾人扶贫、残疾青少年儿童教育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和安排,2008年联合医疗保障局行文,将1-2级残疾人纳入医保免费参保对象。2009年为加大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力度,市残联、民政、建委联合下发《黄冈市农村贫困残疾人和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项目实施方案》(黄残联发[2009]29号),对残疾人户优先安排,并下达了计划任务,年度残疾人危改户突破1100户。在实施过程中,县(市、区)残联提前摸底,及时为民政、建委提供残疾人户名单和具体情况,得到两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些文件的督办实施,为基层合作攻坚提供了政策性保障,也为长期开展残疾人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突破全社会参与弱势。近年来,市县残联动员残工委成员单位和社会力量,把“一帮一”结对帮扶作为扶助残疾人的一项日常工作来做,每年结对帮扶残疾人5000多户,对解决残疾人面临的实际困难,维护残疾人稳定取到了较好的作用。同时,把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探索社会化发展残疾人事业当作要事来办。去年和今年,连续两年通过外侨局争取欧洲侨爱基金会20万元资金,资助47名残疾儿童接受教育。通过中残联和省残联福利基金会争取新加坡佳通轮胎集团资助资金65万元,为1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实现了外向争取资金的新突破。

四、借机造势,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宣传造势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必要内容,通过宣传残疾人自强事迹、社会帮扶典型、残疾人事业发展、残疾人有关政策法规,让社会了解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促进社会文明残疾人观的形成,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借助残疾人节日造声势。借助各类残疾人日特别是助残日开展大规模活动,请四大家领导、部门负责人和社会代表参加活动,发放助残器具,看望残疾人家庭,组织交警护残志愿队、红领巾助残志愿队、医疗助残志愿队、学生助残志愿队、社会助残志愿队开展助残活动,组织残疾人回报社会活动,黄冈城区各类志愿者队伍达17支约500人。助残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仅让残疾人直接受益,也让社会更多地走进残疾人家庭,感受残疾人的生活和困难,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扶残助残的自觉性。

(二)借助大型活动扩影响。在开展助残日活动的同时,还利用机会、创造机会,以开展活动大造残疾人工作的声势。今年5月,湖北省残疾人“热爱祖国、自强不息”报告团来黄冈巡回报告。我们争取领导重视,邀请市委副书记沈景艳等四大家领导出席报告会,市直单位负责人、残疾人代表、学生代表、军队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1200余人听取了报告会。黄冈日报、黄冈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广泛深入报道,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此外,我们还找寻结合点,通过参与相关部门活动达到宣传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目的。如联合司法、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开展法律援助活动;参加电信日惠及残疾人公益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逐步让残疾人工作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唤醒社会扶残助残意识,增强社会扶残助残的义务和责任感。

(三)借助学习活动强素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次重大的教育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市残联以开展“262”(残疾人康复、职业技能培训各10000名,残疾人危改、白内障复明手术、精神病人免费服药、辅助器具配发、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特困残疾人救助各1000名,安装假肢、0-6岁儿童抢救性康复各100名)工程为载体和平台,加大为残疾人办实事的力度;以提高残疾人工作者执行力为目标和立足点,开通广播电台助残热线,定期为残疾人解答疑难,设立热线电话,受理工作投诉,实施工作效能监督。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形成了党员干部受教育、残疾人得实惠、残疾人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本期报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中国残联各部、厅,省政府残工委各成员单位

发:市、州、县(市、区)残联,大型企业残联

  省残联机关各处室及直属单位


《情况反映》电子版:www.hbdpf.org.cn

信息报送信箱:hb_bgs@cdpf.org.cn

bgs_hbc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