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一年第四期
二〇一一年第四期
发布时间:2012-05-02 来源:湖北省残联 阅读次数:【字体: 大 中 小】
情况反映
二〇一一年第四期
(总第137期)
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 2011年8月24日
编者按: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全世界每个角落里的人都可以互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件小事,在网上最后可以演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件大事。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如何利用传统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平台,不回避消极因素,充分利用积极因素,宣扬现代先进的残疾人理念,宣传有关残疾人的政策,扩大残疾人事业影响,是我们每一个残疾人工作者尤其是各级残联领导应该深入探索和思考的课题。8月9日《楚天都市报》的一篇与残疾人有关的报道,虽然没有任何负面影响,但省残联相关部门能够以高度的敏感性和工作责任感,认真策划,因势利导,及时主动与媒体沟通,充分利用这一新闻消息成功借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省残联当前所做的与之有关的工作,主动释疑了社会对残疾人辅助器具等问题的一些疑惑,有效地扩大了我省残疾人事业的影响,为营造发展残疾人事业良好环境起到积极引导作用。这一案例的成功经验值得各级残联借鉴。
一则报道背后的故事
8月9日,《楚天都市报》在A4重点版面刊登了一则《6万多网友用微博接力,帮助14岁女孩子找回遗失的有声世界——耳蜗失而复得 爱心创造奇迹》的文章。文章讲述的是安陆市一位14岁重度听力残疾女孩王婕,8月6日在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归途中,将家里抵押房产为她配的一副价值20多万元的电子耳蜗遗失在Z77次列车上,焦急万分的她和父母求助于楚天都市报的记者徐剑桥。随后,记者徐剑桥求助微博,在多位明星、媒体同行的鼎力转发和6万多网友不懈守望传递下,经过39小时的爱心接力,王婕最终成功找回了电子耳蜗。
这则并不起眼的消息,引起了省残联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家感到这是一次宣传残疾人康复政策的极好机会,也是向广大网友表达谢意,争取社会舆论对残疾人事业更大支持的平台。省残联党组书记陶慧芬同志闻知后立即批示“感谢楚天都市报和广大网友对王婕的关心及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宣传工作是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先行工作,舆论引导十分重要。请康复处做好跟踪服务,请宣文处做好宣传报道工作。”随后,副巡视员杨霞和宣文处处长易宁立即行动,一是联系安陆残联,前往慰问王婕。
8月10日,《楚天都市报》在A06重点版面大幅刊登《10台人工耳蜗免费为儿童配置——今起,省残联面向我省1至5周岁患儿征集救助对象》文章,同时配发《我省正开展四项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安陆市残联登门慰问王婕》、《耳蜗为何昂贵》文章,省残联向社会承诺免费为10名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电子耳蜗,明确地提出了接受救助的残疾儿童应具备的条件、家长应该有的正确期望值等条件,同时也详细地介绍了省残联目前开展的“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人工耳蜗项目,以及前期已经取得的成果,并回应了广大网友对电子耳蜗为什么这么贵等相关问题的疑问。
对于上述一则与新闻媒体互动的案例,作为残疾人工作者,我们应该获得哪些思考呢?第一,在网络高度发达时代,新兴媒体是宣传残疾人事业,争取社会舆论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极好平台。6万网民为一个残疾孩子牵肠挂肚,作为残疾人工作者是如何与之共鸣共振的,应向社会传递,以利于社会更好地认同残疾人工作者的职业情怀,更好地理解残疾人工作者,支持我们的工作,这是机遇,应该抓住。第二,在网友传递爱心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对电子耳蜗价格和残联开展的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免费状况的困惑。网络是把双刃剑,此时需要借助媒体及时回应舆论,宣传政策,向社会释疑解惑,这既能满足网民知情权,又能借助媒体平台达到与社会沟通理解的目的,有利于推进工作。因此,看似一则并非党报党刊中重要版面的报道,因为报道中涉及残疾人群体,残疾人工作者就应该拥有大局意识。“残疾人事情无小事”,应成为我们日常的工作思维,抓住媒体与社会对王婕这位特殊女孩关注的共同心理,及时作出反应。通过承诺为十名残疾儿童免费配置电子耳蜗,以小搏大,利用社会关注焦点,及时借助媒体平台免费宣传残联部门正在做的工作,既扩大了残疾人事业的影响力,也向社会展示了残联部门负责的态度与积极作为,释疑了社会对残疾人辅助器具价格的疑问,可谓一举多得。
正如省残联党组书记陶慧芬同志在看到8月10日《楚天都市报》A06版面刊登的跟踪报道后,再次批示的“敏感、务实、动作迅速,充分借助媒体开展工作!康复处、宣文处值得表扬!宣文处对社会舆论高度敏感,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利用媒体平台加强信息互动,有助于进一步营造社会关心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媒体报道、政策宣讲准确到位;康复处作风务实,及时调度,既体现了以残疾人为本精神,又为社会释疑解惑,推进了工作。两处为弘扬残疾人工作者的职业精神作了很好的引导,望再接再厉,加强工作的宣传策划,进一步引导社会舆论”那样,作为残联组织,要对各类媒体有关涉及本地残疾人的报道要高度敏感,因势利导,本着以残疾人为本的精神,以负责的态度进行积极回应。对于与本地残疾人有关的新闻事件,无论大小,都要认真对待,认真策划,以务实的作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宣传国家有关残疾人政策方针,消除不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消极因素,扩大残疾人事业社会影响。
当今社会早已步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存在促使信息得以全方位传播,并推动了全球化和社会结构扁平化的进程。传统媒体如报纸、期刊、电视与新兴媒体如互联网、及时通讯、微博等并存,新兴媒体以其快速、信息量大、成本低、传播广的特有优势大有超越传统媒体的趋势。日常生活中,哪怕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都有可能通过互联网引发大量网民的关注,成为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事件。怎样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力量,使之转化为促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是我们每一个残疾人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并深入思考的课题。我们也看到,当前一些社会矛盾个案,由于一些相关部门不敏感、不重视、不善于处理这类事件,导致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最后演变成影响巨大的社会事件,对整个社会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不仅使得这些部门的工作陷于被动状态,也使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影响,党的群众工作受到损失。各级残联不仅要对与本地残疾人有关的负面消息报道高度敏感,善于处理带有负面影响的新闻事件。同时,也要对媒体报道的正面消息高度敏感,善于借力媒体,广泛宣传残疾人政策和我们正在为残疾人所做的工作,扩大残疾人事业的影响,增加各种惠及残疾人项目的社会透明度,使我们的工作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同,为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本期报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中国残联各部、厅
发:市、州、县(市、区)残联,大型企业残联
省残联机关各处室及直属单位
《情况反映》电子版:www.hbdpf.org.cn
信息报送信箱:bgs_hbcl@126.com